好一點的,菜要割肉煮丸子,豆腐粉條再加各種新鮮蔬菜,飯也要白麵饃饃,白麵條。
次一等的就不好說了,像前幾年天下不太平時,能吃頓炒蘿蔔條就是好日子了。
因此,張家元需要山大伯將家裡錢糧菜蔬都交代好了,他才能隨機應變。
山大伯自然想往好處辦,一來二老太爺算是喜喪,人活了一輩子,最後一場總得熱熱鬧鬧才不枉此生。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二來,辦的好對他家裡也有好處,一個孝順的名聲指定賺足。
不論什麼時候,有個好名聲很重要。
張家元是現任族長,再做了管事,如今盤點了一番人頭錢財之後,當即分派起活計來。
首先派張家棟、張老五去親戚家報喪。村裡有婦人自織的粗麻布,讓張申氏帶錢領著人去扯回來做孝衣。
壽衣壽被等陪葬品有侄女外甥女等準備暫且不提,肉菜豆腐總得預備,便挑了黃米子、張知少去縣城,順便預定上戲班子,等著定好日子來上兩場。
又派了張知勁去請人幫忙打墓,張知茂找人搭棚支鍋。
因為家裡備著木料,還得找人合棺材、畫棺材,並請陰陽先生合時辰問吉凶,張知盛、張知壯早就在一邊躍躍欲試,張家元本著應該給年輕人歷練的機會的心思,好好叮囑了一番後,便將這兩件事交待給他們。
最後再親自交代張家善準備筆墨紙硯,準備寫輓聯對聯,到正日子那天再寫禮薄。
至於待客之事,他先支應著,等諸人回來,從中挑選幾個撐得起人就是了。
諸多之事,在他手裡忙碌不已卻又井然有序。
不提男人那邊,只說族裡的其他婦人這當口也不閒著,剩下的瑣事她們全包了。
像劉二女就在一邊看孩子,一邊在灶房做事。
八卦無處不在,人一多就喜歡扎堆聊天。
透過大夥兒互通有無,她也漸漸知道了二老太爺的死因。
別看二老太爺年齡大,其實身體一直很好——不說耳不聾眼不花,但比起其他同齡人來絕對是翹楚,只是平常為了健康需要忌口罷了。
老小孩,老小孩。
小孩子調皮搗蛋了,大人可以說教可以罵,急眼了甚至揍一頓也不稀奇,可他老人家呢?
不管罵人還是不罵人,這都是祖宗,別說揍一下,罵一聲那都是你試試?親戚四鄰不說上二十年,那都是給你面子了。
沒奈何,唯有哄了。
可惜凡事總有個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