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豆兒蒸鍋。
二十九花花留
三十晚上吃扁食。
初一早上起來撅屁股。
隨著這首過年的歌謠,劉二女更忙碌了。
這時的過年氣氛很濃。雖然大家都缺衣少食,但習俗規矩一點兒都不敢更改。
自然各家的女人們很累。
尤其豆兒蒸鍋,就是蒸包子,這是關係的過年期間一家子能不能吃飯的問題——
九曲縣屬於北方,吃食以麵食加粗糧為主。
至於大米,五姓村缺水。吃水都不方便,種大米簡直是天方夜譚。
自己買?飯都吃不起了,整那麼多花樣幹啥。
他們唯一能吃一口大米的時候就是有一個住在河道邊兒上的親戚家一年給的一升半升。
可是夠幹個啥。喝湯都喝不飽,也就嘗下味道。
所以只能吃麵食。
而從另一方面來說。
從三十晚上開始,過年期間,一般所有的生意都會歇業。所以,所有的吃食要不準備好,到時候買都沒處買去。
所以到時候不管勤快不勤快,各家的女人們都會加入蒸包子行列中。
包子好啊!不費油,加上餡兒還省糧食。
早晚煮點湯粥餾一餾,一天兩頓飯做好了,真是省勁兒省事兒又省東西。再沒有比這兩全其美得了。
五姓村的包子,因地皮問題最有特色的是柿子皮拌紅小豆餡的。
若單單是紅小豆的餡指定不甜,人生太苦、辛苦勞作了一年吃不飽穿不暖,快過年了哪能不甜一甜嘴。
奈何糖又太貴並不是必需品。有太多的人家飯都吃不起了哪敢拋費錢財置辦這些。
怎麼辦?
莊戶人家的智慧,拌上捂出霜的柿子皮一塊燒大鍋煮爛,甜味兒就出來了。
這個餡兒,大人、小孩兒一般都愛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