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你好意思嗎?
誰家有東西不是指著老人小孩吃?你孝敬不了老人好東西,老人不願意跟你一塊吃飯,你準能做到聽話吧!
至於晚上睡覺問題,人家不是早有理由了嗎?
何況,如今只是輕易見不著兒子的面而已。
若有一天公婆發話過了明路要將孫子養在跟前呢?
一個孝字壓在前,她說不出半個不字不說,可能你更別想見兒子一面了。
這事就是說到人前,人家問一句‘孩子是跟著身為秀才娘子的祖母還是跟著討過飯的親孃’,就能堵住你的嘴。
劉二女在孃家時、丈夫去世前雖然也很苦,但有孃家、有丈夫頂在前面,她什麼也不用想只要老實幹活就行。
丈夫去世後,這小一年下來她經歷了那麼多,可能不能一下子聰明百倍,可也學會用腦子想問題。
其實仔細想想就知道,如今她如果敢強行找上門並不佔理。
想是這麼想,愛子之心不是這些正當理由能輕易消除的。
劉二女的思子之心反而更濃了。
這可能也是因為她就這一個孩子才捨不得。若她像村人一樣生十個八個的,每天顧不過來吃完飯就攆到街上,也不管有多髒、流沒流流鼻涕。那時她指定巴不得有人給她招呼一下孩子們呢。
言歸正傳。
既然對方用陽謀,劉二女決定她也亮堂堂的做事。
伺候公婆天經地義。
雖然張陳氏早說了不用她伺候,但為了見兒子只能厚著臉皮上了。
打定主意,劉二女硬著頭皮去了三房正屋。
此時張家善和陳老丈都不在去赴宴去了。
屋裡張陳氏在給張伯書他們發糖果,張伯書他們玩累了正偎依在她身邊,祖孫三人之間其樂融融。
劉二女就在這時闖了進去。
她一進去一下子把三人驚醒了,就像一塊石頭把平靜的河面蕩起絲絲漣漪,屋裡的氣氛一下子僵住了。
張陳氏飛快的微微皺了下眉頭。
劉二女並不是深沉的人,她再怎麼掩蓋但其實所有心思都在臉面上。
她一來張陳氏就把她的心思連看帶猜的明白了個七七八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