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個他也是想著高氏以後說不得是他的長孫媳。若這次把高氏留了,把陳氏攆了,樊氏還不得記恨高氏?
他在時倒能護著兩分,但他去了呢?婆婆要折騰媳婦有的是辦法。
可惜他退了一步,樊氏卻並未領情。
高氏雖是她領回來的的,但她對她並不好——非打即罵,又拉幫結派——拉陳氏兩個兒子打高氏和六老太爺。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高氏心寬也不記恨。
即使丈夫與她圓房後因為不想夾在親孃、祖父、媳婦中間為難,跑去原大將軍部下投軍去,十來年不聞一點訊息,她每天依舊笑嘻嘻的。
對她的沒心沒肺,六老太爺又愛——他真是被樊氏的小心思弄怕了,高氏心寬真心孝順他,他豈能不愛護?
又恨——很鐵不成鋼,恨她擔不起事來,將來怕要吃虧。
可他操心死了有啥用?他只能儘量活的久些壓著樊氏一點。
今天往本家送錢一事,陳氏本來是想領了的。
但六老太爺實在放心不下她,也看不上她,便介面她要照看孩子拒了,回頭卻吩咐了高氏。
此時,陳氏也已嫁給姨媽家的二表哥了,兩人長子剛出生幾個月。
高氏領了銅錢便嘻嘻哈哈的過來了。
她是個實在人,六老太爺說了這錢是劉二女母子的,她就直奔劉二女住的窯洞裡,其他五房的人理也不理。
劉二女見了,不禁暗道:“怪不得聽人說六老太爺給她起了個外號叫‘傻大個’呢,可不是個又高人又傻?
不過天下又有幾人是真聰明的?不是外面看著傻就是暗裡看著傻。”
她又想到自己,暗嘲:“我就是個傻的。”
高氏笑嘻嘻的將事說了,把錢給了,便要離開。
劉二女忙攔住遞給她一個半大的生紅薯。人好心來一趟,也沒其他吃的可送。
高氏也不嫌,她隨手將紅薯在袖子上檫了檫,就連皮帶肉的生吃了起來。
“咔哧咔哧”沒幾口,紅薯已被她吃了大半。她也不走了,自來熟的說起村裡的閒話家常。
還別說別看她看著傻,到說起閒話來只如變了個人——
口齒伶俐,妙語連珠只讓人聽的越聽越想聽。
尤其最近最熱鬧的張氏本家向楊發一家要錢一事。
她也跟去看了,顯然身臨其境後反而使的她說起來更動聽,更熱鬧,更誇張了。
比如明明是兩個鄉下小家族連看熱鬧的人算上也不過幾百人的場面,她硬是形容的人山人海。兩家的口水戰被她說成翻江倒海般熱鬧。連看熱鬧的人說幾句話都被她誇張成人聲鼎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