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便入了宮城,進了刑部歷練。
兒子韓藻也爭氣,吳家那小子考中一個舉人怎麼了?她兒子都是進士了!
女兒英娘是不愛在外頭炫耀,但幾門“小生意”皆做得風生水起,賺錢著呢。
只英孃的親事,確實不太順遂。
老家的婆婆,就是那位長期虐待打壓韓徹,弄得他早年對美貌女子一直心存戒心的嫡母,眼看庶子越發出息,百般作夭。
先是嫌棄韓王氏兒子生少了,只一雙兒女,要給韓徹送妾。
後又想幹涉韓藻的婚事,想將一個糟心親戚家的姑娘,說與他為妻。
以上均被韓王氏堅決堵回去之後,她又惦記上了英娘。
這回改變策略,只說怎麼怎麼思念她,說他們一家子都在外頭奔前程,也沒個人來她跟前盡孝云云。
說白了,就是想把英娘弄回老家當“人質”。最好再安排個糟心婚事,一輩子拿捏在手裡。
韓王氏氣得無法。
但一個孝字壓下來,確實是沒辦法。
若強硬拒絕,只怕還要壞了女兒名聲。
韓徹發了狠。
為了寶貝女兒,特意告假回了一次老家,跟嫡母攤牌。
要嫡母再這麼作下去,他索性辭官回家務農算了。一家子都不奔前程了,天天守著嫡母鬥法。
但要是嫡母不再這麼作,他願將嫡兄的一個孫兒帶在身邊教養,扶植成人。
至於能否科舉做官,這個要憑天資和運氣。他保證自己盡心盡力,但保證不了成材。
這樣的大實話,反讓韓母信了。
前後尋思一番,到底妥協。
家裡有一個做官的,尤其是做大官的,到底是體面多了。
孫兒孫女們說起親事來,那是抬頭挺胸,無人敢欺。
但韓徹只帶一個走是不行的,至少得倆!
韓徹痛快答應了。
反正小孩子到了他身邊,耳濡目染,好生學上十幾二十年,總能走上正路。有兩個,不還能有個競爭麼?
所以韓徹除了帶走嫡母指定的嫡孫,還帶走了嫡兄心愛小妾的庶出幼子。
有這兩個“人質”在手,相信嫡母長兄不會再來鬧事了。
但韓王氏到底不安心。
才到京城,還沒摸清門道,就趕著給女兒說了夏家這門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