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深從來沒有忘記,自己要做教育。
顯然,自己要做的肯定是“線上”教育。
那麼,先決條件,必須有網路。
即便是系統有超強壓縮能力,沒網路那就是無米之炊。
做教育,終端裝置曹深可以自己貼錢送。
但,網路這種基礎設施,自己還真的搞不了。
一來錢不夠,二來也沒政策許可。
指望運營商去建設,那基本是不可能的。
運營商畢竟是企業,講究的收益和成本。
讓他們在廣大偏遠山區建站鋪網、長期維護,這種事情,隨便搞幾個點的面子工程可以做一下,但要實現全覆蓋並且好用,他們絕對不幹!
而且畢竟是市場經濟,國家在這方面也不可能按著運營商的頭來幹。
國家是可以補貼建站,但後期大量的維護成本,對於偏遠地區來說,那是遠遠高於初始投入的。
長期補貼,那也不現實。
在當下,優質教育本來就是稀缺資源,有錢人家能花錢獲得。
而越是偏遠,越是貧窮的地方,教育資源越是貧瘠。
由此又形成惡性迴圈,人窮,不能接受好的教育,更窮,代代窮!
曹深做教育,不是給有錢人錦上添花。
他要讓所有人,都能擁有平等的優質教育資源!
這事兒從運營商那邊推不動,那就只能從更高的層面入手。
在現在這個“局”裡,所有人關注的都是更高層面的戰略,不會跟曹深斤斤計較經濟上的投入產出比。
問他網路鋪在偏遠貧困地方,怎麼收得上來錢。
他們關注的是更有長遠價值的事情,更國際化的高度。
因此,也用不著提教育問題,一來教育這事兒敏感,二來曹深自己也還沒準備充分。
只需要抓住一件事情叩擊就可以了:
國際化,“圈地”!
組建低軌道衛星通訊網路,實現全球網際網路無縫覆蓋……
於老頭和蘑菇雲互看了一眼。
兩人一個領導資訊產業,一個覆蓋航天航空。
顯然,他們同時想到了低軌道衛星通訊網路最著名的案例,“銥星計劃”!
“銥星計劃”是米國通訊巨頭摩托羅拉於1987年提出的一種利用低軌道衛星群實現全球衛星行動通訊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