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深想說,我要做的晶片你這邊還真使不上力,但仍然友好的點頭表示感謝。
大高個陷入了沉思,他曾經想過做電動汽車,也推動過這件事情,但結果顯然是不如預期。
這對他的整個從業生涯來說,算不得光彩的一筆。
不過,也只是猶豫了片刻,大高個決定將這個“失敗案例”拿出來分享給曹深。
一是給他提個醒,第二也是很想知道他有什麼良策。
這是他曾經的遺憾,很想要縫補。
於是,大高個有些沉重的開口道:
“曹深,我們國家曾經也推動過電動汽車的發展,國家為了扶持這一塊,給車企也投入了不少。
在2008年的時候推出過首批電動汽車上市,但市場反響很差,這件事也沒能再大力推行。
總得來看,消費者對電動汽車的接受度真的是很低。
你做電動車必定也會面臨這樣的問題。
你也不可能一開始就能推出自動駕駛的電動車來吸引市場,第一批的產品我估計也就是先上輔助駕駛系統。
那從功能上,至少表面上看起來和中高檔燃油車差不多。
你花很大的時間、精力和成本,若是做出來的車銷量不好,很難彌補成本,你打算怎麼做?
這裡的成本可不僅僅只是時間成本,還有機會成本。
像你這樣的企業家,若是將時間精力金錢花在移動網際網路,可能會有確定性更高的回報。”
曹深點點頭,大高個這個領導真的是很實在。
他有理想,有情懷,同時也很腳踏實地。
曹深開口道:
“這塊,我們移動網際網路企業做汽車可能有一些優勢。”
“哦?怎麼說?”大高個很是有興致。
“我們移動網際網路公司做產品首先要考慮的問題是,這個產品的使用場景。
離開場景談產品,那失敗的機率幾乎是板上釘釘的。
做電動汽車也是一樣,從市場拓展路線來說,我們首先考慮的是場景。
作為普通消費者,當然不可能一下就接受電動車。
畢竟電動車有續航的剛性問題,在國內的充電樁網路沒有密集鋪開之前,只適用於城市代步。
對於大多數消費者來說,這一點就讓電動車成為‘第二輛’車的選擇。
而能夠同時擁有兩輛車的家庭或者是個人,顯然從經濟實力來說具備買中高階車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