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點,從商業上看其實沒毛病。
做生意,首先就要想清楚,到底誰是你的客戶。
如此,才能圍繞客戶做好一些列的服務。
電商平臺無論是抽成也好,流量廣告也好,資料服務也好賺的都是賣家的錢,自然賣家才是電商真正的金主爸爸。
給消費者提供好的服務,不過是承擔了一部分賣家應該做的服務,讓他們能夠更加輕裝上陣的賣產品而已。
如果不信的話,看看產品就知道。
比如微信,每一個新功能,每一次恰飯,都相對來說比較剋制,要考慮使用者體驗。
而開啟支付寶,能看到堆砌的各種各樣的功能,只要它想得到的全給你滿上。而且,往往常用的功能還在二級入口,你得找。
這顯然不是為使用者著想的設計,它想的是,反正你常用的功能是剛需,你必須點開。還不如趁你開啟產品的時候,儘量用各種服務佔據眼球,沒準你就用了。
如果只是為了賺錢,曹深不會做電商,這攤事兒涉及的鏈條太長,實在是麻煩。有了友信,直接走小馬爸爸的路徑才是最舒服的選擇。
為了報仇淘淘科技,給自己攬一身的事兒,那更不值當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但曹深要做!
原世界有兩家做公有云最牛逼的公司。
一家叫as,脫胎於亞馬遜。
另一家叫阿里雲。
這兩家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爹是做電商的。
電商資料量大,資料型別豐富,交易量大,高併發等等的對雲端計算的效率、成本、安全性、可靠性、穩定性都有極高的要求,這就是在實踐中得到的歷練。
而電商的客戶,廣大賣家是第二產業的中堅力量。他們的產業鏈再往上游,是更多的第二產業工業及材料製造商。
曹深想要自己的雲端計算技術充分滲透,進入到社會生產服務的方方面面,做電商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而且能加速推進的速度。
使用雲服務,第一波起來的是網際網路,接著就是被潛移默化不知道自己在用雲但用得很開心的賣家,然後為了供應鏈效率的提升,又倒逼了賣家的上游上雲端計算和各種saas應用。
從行業來看,雲端計算的滲透依次是網際網路,通訊和金融,教育,電力,製造業。
做電商對雲的切入有優勢,這個其實是可以參考的,在原世界沒有電商的小馬爸爸雲,是後來才火急火燎的全面押注來做雲端計算的,但比起大馬爸爸家的雲還是差那麼點意思。
至於為什麼要雲,雲是實現資料化,智慧化,將整個世界抽象化的重要基石。技術改變世界,但首先,要有人用!
另一方面,曹深也在琢磨,你們前面電商火拼發展,我做流量做雲做支付在後邊給你提供武器庫行不行?
這樣我還省事一點。
於是,難得的,曹深開始認真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