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言情小說>變革1854> 一零一章 說服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一零一章 說服

而且,猶太人是天生被基督和綠綠們敵視的。想到這耶路撒冷聖城附近建國後,到時候除了向身邊的中國求救還能請誰呢?

如今清廷在中東這一帶的統治就是收稅,因為這裡耕田少而遊牧部落多,清廷也就沿襲了以前奧斯曼土耳其的統治時期的辦法,收人頭稅。大的部族多交一些,小的部落少交一點,甚至還可以用實物以及可愛的男孩子和可愛的女孩子頂稅——人口也是奧斯曼土耳其定收取的血稅之一。

在這裡清廷收的稅比起奧斯曼土耳其時代要少得多,而且看到眾多造反的部族被清軍一一剿滅,男子處死女子發賣,甚至還搞出釣魚事件來,一些實力不強的部落一看清軍實力太強手段更狠也就不想造反了。

艾爾莎說道:“您看的沒錯,我的確是這次猶太長老會派出的特使,和您商議關於以色列的建國問題。我們也有一批人正在此時和朝廷的掌控者慈禧太後見面,商議關於國土的價格問題。但是我們知道,如果沒有您和您的友人同意,以色列建國之路是不會順利的。”

宋海平:“只怕不只是找了我和慈禧,只怕那些漢人督撫以及滿清親王你們也都派人去收買了吧。”

艾爾莎沒有正面承認這個問題,只是說:“一點點金錢,對未來的以色列國的新生來說,該花的是不能省的。”

宋海平:“還是直接說吧,要我做什麼呢?我可能沒有你想象中那麼大的影響力。”

艾爾莎:“或許吧,但是我們猶太長老會認為您辦事一定能成功,所以攪事也必定能成功。我們希望這次關於以色列建國問題上,您和您的友人只要不反對就可以了。”

宋海平問道:“那你拿什麼來收買我呢?錢,說真的,論金銀儲量的話,我們可以拿出的絕不比猶太人幾千年積存的建國基金少。女人,說真的,我家裡實在太多了,洋妞都有幾千個。而且個個都是美女。我現在愁的是腰疼。”

艾爾莎:“關於這件事,我們可以付出我們能付出的一切,或者,未來以色列的友誼。”

宋海平:“你應該是從英國長大的猶太人把,你就沒聽英國人說過,國與國之間只有永恆的利益,沒有永恆的朋友。國家的友誼這種東西,在利益面前真的不是很靠得住。”

這也不是宋海平亂說的,當年老大哥一夜之間還變成蘇修了呢,一年幾千次邊境沖突最後居然還想在紅色中國種蘑菇。當時中國為此不得不花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進行三防,還挖了大量的防空洞,一些重工業和軍工業都佈置在交通不便的山區。

這件事也造成當時中國倒向北約,其實當時的情況,作為舉足輕重的大國中國不論倒向北約和華約哪一邊,都會對另一邊産生壓倒性的戰略優勢——中國在華約友情站街的時候,正好是前蘇聯各種花樣吊打歐美的年代。結果是最後間接造成了前蘇聯解體,雖然骨子裡前蘇聯高層自己作死作出來的。

宋海平站起來走了兩圈,又坐下喝了點茶水後說道:“這樣吧,談感情傷錢,我們還是直接談利益吧。”

艾爾莎:“您說。”

宋海平:“未來以色列建國後,應該是和日本、朝鮮、琉球、越南、泰國等平等的中華聯邦加盟國之一。官方語言,應該定為漢語,官方文字應該使用漢字。猶太語和猶太文字可以在本國內部作為民族語言和文字通行和使用。

信仰問題。中華聯邦概不幹涉,但信仰並不能排他。也就是說,別人可以信你們的神,也可以不信你們的神。但是你們不能因為別人不信你們的神就殺人。這樣是不對的。這等邪教未來一律掃清。”

艾爾莎:“信仰上問題不大,可是文字和語言,用漢字和漢語的話,絕大部分人要重新學。這一點……”

宋海平:“我寫一封推薦信,你可以先去我們在日本建立的學園都市看一看再說。你看過之後就會明白了,未來,中華文明崛起是不可阻擋的。現在能搭上這個順風車你們是賺大了。”

艾爾莎:“好吧,我先去看一看,才能說服長老會。”

宋海平:“以色列建國後,因為兩族人民的多年傳統友誼,我可以考慮每年給以色列每年三十個學園都市留學生的名額,前提是這些人已經會漢字漢語了,掃盲不是我們要做的。”

艾爾莎問道:“這個,兩族人民多年的傳統友誼從何而來,我們猶太人很少在亞洲的。”

宋海平哈哈大笑:“以色列消失的十支派,其中部分人是來到了古代的中國定居。再去學園都市之前你可以先去開封,那裡還有你們的寺廟和教會存在,說不定你還能做個禮拜。雖然在血緣上你們在那裡的族人已經和我更接近,但我記得猶太人是以信仰區分族類的,而非血緣。”

艾爾莎:“您真是博聞廣記。猶太人中白人、黃人、黑人都有。我們認為只要維持猶太信仰的就是猶太人。”

漢族和中華民族從來都不是單一民族,而是由多民族融合而成的。從有記載的歷史來看,自漢唐時代就有大量的外國人和外族人仰慕中華文明和中國的繁榮來中國定居。這些移民中以商人為多——但也不絕對,鄭和下西洋年間,有的王國國王都不當了帶著家人來中國定居的,西北和兩廣的阿拉伯商人千百年來中國的移民活動一直沒停過。

猶太商人當年也是非常有名的一個商業組織,開封的那一支猶太人應該是商業發達的北宋年間從海上絲綢之路來中國定居的。他們並不是最早來中國的猶太人,但卻是一直保持了自己的信仰和文化。這也和中國獨特的寬容社會有關系。

中國人認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只要別人的信仰不礙著自己的生産生活,那就沒必要幹涉阻止別人信什麼。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