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言情小說>變革1854> 第十三章 銀米(新書求票)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十三章 銀米(新書求票) (1 / 2)

翁心存作為戶部尚書,自然不會去牛街的銀行門口排隊領票,而是派人給日本正使於德謙下了一封帖子,求見面。

於德謙自家人知道自家事,明面上呢,於德謙是日本正使,宋海平是日本副使。可宋海平還有一個日本改革小組組長的身份領導著於德謙。於德謙拿到帖子之後,自然是找宋海平商量。

宋海平看了這位翁大人的官職之後,對於德謙說:“大清沒錢嘍。”

於德謙:“大人神機妙算,定是準的。”

宋海平:“給翁大人回信,晚上咱們去群芳館赴宴。”

這群芳館是位於八大胡同中的一座青樓,相對檔次比較高,去一次花費幾十兩銀子是正常事情——不計算養廉銀以及灰色黑色收入這可是七品官一年的俸祿。

這邊是宋海平和於德謙,另一方則是翁心存和他在京城讀書的幼子翁同酥,帶孩子來,也是為了讓翁同酥長長見識,另一方便是為了出於保密,畢竟戶部向東洋人的銀號借款這還是第一次。

赴宴之前,林海洋在日本那邊也傳來好訊息,本季幕府夏糧稅收工作已經完成了,在減低了一成賦稅並在收割前一個月施了全元素肥之後,幕府直轄農民的收成普遍增加了三到五成不等,加上減了一成稅,並許諾連年降稅一成到三成為止,並按照畝數免費加發增産用化肥。

這一下日本各地沸騰,幕府直轄的農戶們紛紛向東京方向跪拜謝恩乃至忍不住高興地嚎哭起來。

多少年來,日本農民為了一年多吃上幾餐飽飯,不知歷經了多少艱辛苦難。今年收成增加了不少,加上減了一成稅,雖然還不能讓全家全年都吃上稻米麵粉,可是加上些土豆、紅薯、玉米等雜糧,秋糧不鬧災的話今年吃飽肚子是沒問題的。

另外幕府發現,雖然減了一成稅收,但因為增産的原因,幕府夏糧收入仍然增加了兩成,而且各村為了秋季和明年免費的化肥配額,將以往開墾出來的荒地——這在日本屬於不在冊幕府無稅可收的隱田也紛紛據實上報,這在以往是不敢相信的。

除此之外,來自南洋的廉價稻米,來自中國的糖、茶、瓷器、絲、綿等極大充實了幕府的府藏,維持了幕府上下的人心穩定。

日本幕府治下的官吏們是接受銀子和實物兩種工資的,一般來說,就是銀米。今年幕府則大方了許多,除了正常的銀米俸祿之外,各級官吏按品級發放了生活用的絲綿糖茶乃至蠟燭、蜂蜜和各種南洋水果、海魚、鹽。

海魚的豐盛一是日本原本就處在一個周邊魚類豐盛的海島上,二是幕府新組建的聯合捕撈公司用了蒸汽動力的大噸位鋼鐵漁船捕撈的是各種深水魚。一艘船幾個小時就能捕撈到幾百噸漁獲量讓在海邊生活了幾輩子的日本漁民膽戰心驚,

這些漁獲除了每天在船上冷凍起來送到市集發售的漁獲外,剩下的直接給各地官吏和各種幕府新開的企業員工們加餐。

日本幕府官吏們也是一個很具有購買力的階層,如果銀子不夠花了,就要賣米換銀接受商人的盤剝,現在幕府啥都發,一下讓官吏們的購物慾望大大下降了,商人的利益當然是受到了真實的損害,只是在日本沒人敢喊官府與民爭利這句話的——在日本武士當街斬殺無禮平民是無罪的。

良好的大環境下自然也有不平聲,和幕府直轄地接壤的村子就在考慮明年是不是投入到幕府將軍的懷抱——至於大名們,在地方人心浮動的時候,親番大名則好一些,大可以考慮交出土地管理權利接受幕府領導做幕府將軍的好臣子,外樣大名各種心思就多了。

在群芳館一個水榭亭臺中,翁心存父子和於德謙、宋海平四人聽了一會大鼓書,然後喝酒吃肉,酒足飯飽後,茶水上來。這才開始談正事——因為翁大人帶著孩子來的,自然不能叫清倌人陪酒,不然父子四同同吃同喝同鄉同嫖)的名聲傳出去不好聽吧。

翁心存翁大人先借著南方鬧長毛的事情,將戶部無錢的窘況說了。翁心存最後總結說:“若是平時,倒也罷了,不過是大家過幾年緊日子。可現在萬歲爺要加強武備補齊京營缺額,防備洋人。

這京營幾十萬人所需的銀子一年就要上千萬兩,如今戶部空空如也再怎麼也變不出來啊,到時候京營鬧起餉來老朽這戶部尚書第一個就要跟著吃掛撈。到時候,就算聖上仁德,我輩也是難辭其咎的,少不得要辭官還鄉。”

宋海平:“說起來這銀子,我們手中倒是有,低息借給朝廷也無妨。可翁大人想過沒有,其實京城漕運斷絕後缺的不是銀子,是南方的米糧。如果幾十萬兩倒也罷了,幾百萬兩上千萬兩銀子突然出現在市面上,那會是個什麼情況,翁大人想過嗎?

說起來,京城每年都能得到南方輸送來的幾百萬兩銀子和幾百萬石糧食,糧食固然是吃掉了,可銀子不能吃啊。這些年來。這些銀子去哪了呢?是去了官紳家的銀庫、地下、牆裡。這銀子,必須在市面流通起來,才算的錢。”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