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孫子,想吃魚啊,明天讓你二叔叔去抓好不好?”老太太聽見小孫子要吃魚,給他碗裡夾了一塊餅哄逗著。
“不,我就要現在吃。”
家裡四個女娃,只有栓子一個男孫,又是長孫,自然很受張老爺子和蔡氏的喜歡;對於老大家來說,這是老來子,更是當做寶貝,孩子被養的有點嬌慣。
王氏假意拍拍兒子,“聽奶奶的話。”
“咱們栓子人小福氣好,看你奶奶多疼你啊,想吃魚就讓你二叔叔去抓,平時大家都吃不到呢”,坐在王氏對面的老三媳婦似笑不笑的說。
張老三媳婦人雖然長得一般,但是比她的兩位嫂子會收拾打扮,加上不怎麼做家務活,人看起來比較年輕,身上穿的是新做的衣服,頭上戴著一根釵子,走起路來頭上的釵一搖一晃的。
作為最小的媳婦,會說話,經常哄得蔡氏開心,加上孃家條件比較好,三嬸嫁過來的時候可是帶著不少的嫁妝,所以一開始,三嬸在三個媳婦中是最受偏愛的。
可老人盼的就是子孫滿堂,張家香火能延續,自己生了個丫頭後肚子遲遲沒有動靜,而大房卻生了個兒子,這讓三嬸很不爽。
“看弟媳這話說的,爹孃什麼時候不疼小桂花了?”
初夏喝著碗裡的粥,看著王氏和三嬸之間你來我往。
這個時候,碗裡出現了一塊餅,她側頭一看,正是劉氏偷偷夾過來的,而她注意到,劉氏的碗裡只有點野菜。
放了點油和蔥花的餅聞著真的好香,這對於這段時間天天吃清湯寡水的她無疑是個誘惑,猛的一口吃下去,味道真好。
張安仁吃完飯率先將碗擱在桌上,“爹,娘,我這胳膊今天幹活的時候好像傷到了,明天我就不下地幹活了,想在家休息。”
“老三,傷哪了?要不要緊啊”,老太太蔡氏一聽問道。
“沒事,休息兩天就好了。”
張安仁的面板比家裡其他人要白,從小沒怎麼幹活,張家是想把他當做官老爺來培養的,為了他讀書,從小沒少給他花銀子,可臨到了,連個童生都沒考上,讀了十幾年書,最後在村裡做了個教書先生。
但是村裡本身比較窮,讀書需要的銀子可不少,能讓孩子讀書的人家也不多,所以教書先生的名聲聽著好聽又比做農活輕松,但實際上沒有多少錢,所以張安仁的收入不多,教書之餘也要幫家裡從事生産。
張安仁哪裡是受傷了,只不過是想找個藉口休息,農活又重又累,雖然他也沒幹多少。
張老爺子吃飯的時候喜歡喝點雜糧酒,這種雜糧酒是最便宜的,他喝掉碗裡的酒才說,“那老三就明天休息,老二你明天早點起來下地幹活。”
“爺,我爹他也受傷了,背上腫了好大一塊”,初夏聽張老爺子這樣說,將張安民背後有傷的事情也講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