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販子熟手地探入魚簍中,撈出兩尾魚,用一根細細的青草穿了鰓。
這兩條魚,屬於魚簍中最小的。其中一尾,體表殷紅,鮮豔非常,卻是紅鯉,只得兩指寬,不夠三兩重。
陳三郎不識得無奸不商短斤缺兩的道理,數出一串銅錢,然後提了魚,往家裡走。
被穿鰓的魚兒,並沒有死,尾巴使勁甩動,掙紮不休,希望能脫得身子,逃過一劫。
陳三郎提起魚兒放到眼前,恰和紅鯉對視,見那魚眼頗有不同,竟閃露出一抹難得的靈動,剎那間,有清澈的水珠從眼眸裡流淌出來。
這條紅鯉竟彷彿在流淚。
淚珠兒一滴滴地落在地上,潤物無聲,卻如濺落心坎,令人心生惻隱。
陳三郎霎時呆滯,望著垂死掙紮的魚兒,有恍惚的錯覺,感覺到這不是一條魚,而是一個可憐的人兒,在哀傷求生。
“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好生之德,洽於民心……”
腦海突然掠過聖人文章的淳淳教誨。
他腳步一轉,不回家了,來到城中一條名為“涇河”的河流邊上。
此河穿城而過,好比一條碧綠的玉帶,輕扣於涇縣腰間。河岸兩邊,多種垂柳。陽春季節,柳條發芽,萌生縷縷嫩綠,煞是喜人。
其間一座石拱橋,橫跨河面南北,大塊的石頭橋身長滿綠苔,顯現斑駁的古意。
橋名“晚晴”。
來到晚晴橋下,陳三郎輕輕抽掉了穿鰓的青草,將手中魚兒放入水。
魚兒得水,脫了束縛,立刻飛快遊走,沉匿不見。
站在河邊,三郎一聲嘆息,正要轉身離開。
猛地有風起,風卷而水動,河面上居然鼓掀起不小的波浪,頗為古怪。
陳三郎正探頭探腦地好奇觀望,就見到波浪間一抹動人的嫣紅,一尾紅鯉破浪而至,直達水邊,與他相距咫尺。
紅鯉突然張嘴,吐出一物,鏗然落在三郎腳邊,倒把書生嚇了一跳。
怎麼回事?
吐物之後,紅鯉在水中豎立而起,也不知怎麼做到的,小小的腦袋朝著陳三郎點頭連連,兩片胸鰭微微合攏撥動,如同人在拱手作禮般,儀態活潑稚趣。
瞧得陳書生雙眼發直,被驚嚇得一屁股坐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