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這之前.....六部是直接對皇帝負責的。
這就等同於,是將皇帝的權利,剝離到了首輔身上。
這樣的事情,不由得讓人感覺到一些,耐人尋味的味道。
同時整頓邊關,也是張居正應該做的。
之前俺答汗的入侵已經是揭開了大明最後一點的遮羞布。
北方的蒙古,南方的倭寇,這些都是明朝所面臨的威脅。
為此便相繼起用在東南抗倭立大功的譚綸、戚繼光、王祟古、方逢時、李成梁等著名邊將,主持薊鎮、宣府、大同、山西和遼東邊務。並在積極操練兵馬、提高軍隊戰鬥力的同時,大力加固增設城防,修築明長城。
同時興修水利,以及清丈土地,那就更不用多說了。
這個都可以說是歷朝歷代都會做的事情。
如果張居正只是做了這些事情,那麼張居正姑且只能夠稱得上是一個政治家。
如果要說是一個改革家,就未免有些名不副實。
所以張居正還做出了一個最為重要的決定。
這個措施,奠定了他改革家的名頭。
一條鞭法。
首先要明確的是,一條鞭法也不是張居正最先提出來的。
最先提出來的人,實際上是嘉靖年間的桂萼。
張居正是推廣者,是他將一條鞭法推廣到了全國。
把各州縣的田賦、徭役以及其他雜徵總為一條,合併徵收銀兩,按畝折算繳納。這樣大大簡化了稅制,方便徵收稅款。同時使地方官員難於作弊,進而增加財政收入。
這個事情。
有好有壞。
好的地方就是秦戟上面說的東西,而壞的地方就在於。
其實當時的明朝。
是比較缺少銀兩的。
而且可能所有人都忽視了另外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