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玩政治的文人們總是喜歡忽略一件事。
所有的政治規則,都是在手握實權的強硬派的掌控下,制定的。
老一輩留下來的大臣們,思維方式無法擺脫以前根深蒂固的影響,認為朝中格局平衡很重要。
但在趙桓看來,自己的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十年的發展,朝廷大力革新,商貿空前繁華,皇家銀行日夜不停印刷交子,海量財富透過朝廷的主導,流入民間。
這必然造就一大批頂級富豪。
人在起初的目的都很單純的,可能只是想賺賺錢,讓自己的生活更美好。
但人心都是會變的。
一旦賺了很多錢,就會想著賺更多錢。
要賺更多錢,就必然滋生更強大的慾望,目光開始向權力轉移。
同樣,手中掌握了空前的權力,無邊無際的財富透過手中的權力急速增長。
起初,掌權者也是有初心的,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在那些有了錢也滋生了野心的人的慫恿下,人也會發生變化。
兩者開始融合,誕生一個新的利益集團。
這個新的利益集團,在目前看來,與趙桓並不衝突。
他們是新生的商賈派,是趙桓新政之下的產物。
甚至,他們還幫助趙桓擴寬帝國的邊界,將大宋的經濟輸送到軍隊暫時抵達不到的地方。
而且,趙桓未來十年的帝國戰略,也少不了他們的影子。
用趙桓自己的判斷,他們就是資產階級。
徐處仁,在十年的改革中,逐漸變成了商賈派在朝堂上的頭號代言人。
這一變化,是皇帝不允許的。
更何況,新生的民間資本,為了在大宋尋找更強大的權力,竟然開始參與到太子的選定中來。
這是要做什麼?
才剛剛學會走路,就要翻天了?
這無疑觸動了趙桓敏感的神經。
讓趙桓爆發的是,半個月,應天府發生的一起命案。
這無論怎麼看,都是一件小事,不足以驚動帝國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