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嬤嬤一怔,這麼長一段話兒,姑娘竟聽懂了?
惜玉忙道:“嬤嬤您看,姑娘都覺得太妃主子往日不開心哩,肯定是一直念著……”
話未說完被徐嬤嬤一個瞪視止住,轉頭輕哄懷中的小姑娘,責怪自己見了郡王後一時感慨,竟在姑娘面前說了起來。
其實她也覺得主子對南陽郡王從未忘懷,而是將思念一直壓在了心中,要知道……那“金簪”可就是南陽郡王親手所贈啊。
主子仙去那一日是看到了“金簪”才真正安下心來的,那時主子在想什麼呢?是將那尾金色錦鯉當成了和郡王間的最後一絲念想嗎……到如今,徐嬤嬤也是不得而知了。
兩月又過,已近三國來朝這個重大日子,無論宮中還是各位朝臣都忙碌起來。三國路程不同,其中以隔海相望的海清國距離最遠,到達的時日就不一致。其中五寶國向來對宣朝最為忠心,關系最為親密,因這差異,宣朝迎接三國使臣的規格也略有不同。
這些對知漪來說也有影響,出席宮宴需正統宮裝,所以她正在敬和宮中乖乖任尚衣局的人給自己一一量大小試花色。
“姑娘膚色白,年紀小,正是該穿亮麗喜慶些的顏色。”一個方臉嬤嬤從容拿起匹大紅古香緞對上去比了比,“正好可再製同色兒的夾襖摺裙,轉冬了,紅雲鬥篷滾上一層貂兒毛也是極襯姑娘的。”
“太後娘娘說了,不必太拘著以往的宮裝式樣兒,姑娘尚幼,照那些做豈不顯老氣了。太後娘娘也只想姑娘穿得漂亮些,看著舒心,依我看,不如用這雲霧綃先裁成裡邊……”
尚衣局的幾個嬤嬤各拿了幾匹錦緞和圖樣,圍著知漪爭執不休,讓小姑娘幹脆抱著小腦袋趴在了桌上,包子臉上的軟肉託在鋪了層鹿皮的玉桌上,半涼半溫。
徐嬤嬤聽太後吩咐去辦事兒了,憐香惜玉也隨連總管去庫房挑些適合她們小主子的首飾,房中除了這幾個陌生的嬤嬤,也只有雪寶兒陪著知漪了。
已經長成一個滾滾雪球的貓兒踱到知漪腳邊,用長尾蹭了蹭,知漪低頭捋捋尾巴,大眼睛眨了眨,滴溜溜往四周望去,見沒人注意到自己,小身子挪了挪,再挪挪,終於偷偷鑽到了桌子底下。
門邊倒是守了一個宮女,她見幾個嬤嬤爭執得實在太激烈,不由上前溫聲勸了幾句,知漪便趁這時機,邁起小短腿飛快溜走了,雪寶兒緊隨其後。
小姑娘第一反應是要去尋阿嬤,但因為擔心阿嬤又把自己丟回去,轉了個方向又奔去宣帝那兒。
來回幾條路線她早已熟悉,宮人們也大都認識她,只在見到粉色小團子一人時略有詫異,才想上前去問兩句,就被小姑娘麻溜兒躲開了。
宣帝正在和幾位大臣一同接見五寶國來使,這是三個附屬國中第一個到達的。派來的使臣乃五寶國國君第三子和第三女,另有一個看起來十分圓滑的中年男子。
五寶國處西地,最初只是一個部落,後因氣候變遷他處,才漸漸壯大起來。他們族群明顯與宣朝不同,是以姓氏也比較少見,兩位皇子皇女分別名為東郭青、東郭璃,據說青璃乃五寶國信奉的神鳥,由此可見二人在五寶國的地位不低。
東郭璃年紀很小,約莫七歲的模樣兒,神態卻十分老成,比之她身旁已十七的哥哥也不差多少,舉止投足間毫無孩童的天真稚氣,倒叫宣帝難得出神想到了知漪。
知漪因幼時缺乏教導,被接入宮後又受盡寵愛,所思所想明顯比同齡的小姑娘要簡單稚嫩不少。而在京中,即便是一般富貴人家的府中,恐怕四五歲的孩童也已懂得了不少,甚至粗通陰謀算計也是可能。
而知漪……宣帝墨色眼眸中一片深邃,他和太後見多了那些精通機關算計之人,心中早生倦怠。小姑娘既然在懵懂無知時便來到宮中,又有著一顆赤子之心,他們自然不希望小姑娘那雙純淨無垢的眼眸染上塵埃,所以從不給小姑娘灌輸什麼多餘的東西,只想讓她無憂無慮成長,常伴歡顏。
路途風雨阻礙,他,自會為她一一清理幹淨。
許是因為想到知漪,宣帝氣息頓時柔和許多,讓玉階下三位使臣齊齊鬆了口氣,兩前一後叩首行跪拜大禮,匍匐於地,朗聲問安。
很快有五寶國護衛將禮箱拖上,另有一人將蓋著紅布的玉盤交給東郭璃後退到殿後。
安德福傳宣帝言,令幾人起身,再讓幾個內侍上前將玉盤接過,先要檢查確認無毒無害才能呈給宣帝。凡事小心無大錯,何況以宣帝的身份,萬事都不能掉以輕心。
在此期間殿中的林大學士、李太傅和禮部尚書便先後開口,同幾位使臣開始交談除去這次朝覲外兩國的諸多事宜,當然主要是和那位中年臣子,畢竟東郭青東郭璃兄妹二人年紀都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