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人民教師在大唐> 第13章 (2)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3章 (2) (1 / 9)

,直到宮女小心翼翼上前問道是否需要備膳時才仿若驚醒一般睜開眼睛,沉吟道:“先不急,熱湯可備好了?本殿下需要沐浴。”直到現在,他才猛然發現自己腿腳處的汙點,李高明也就是李承乾扶額輕嘆,不知自己緣何恍惚失神,頓時滿臉無奈。

作者有話要說: 唐李林甫有女六人,相傳林甫常令其女於寶窗下嬉戲,每有貴族子弟入謁,使女於窗中窺視,自選可意者事之。謂之“選婿窗”

出處——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選婿窗》

本文不考據,但是會涉及一些唐朝人民的生活習慣和習俗,歡迎考據黨評論科普

☆、第 19 章

李承乾另換了一身衣服,也未用膳便徑直去了兩儀殿,這裡是唐高太宗李世民與王公大臣們商談國事的地方,類似於清朝的養心殿。

沿路過去皆有宦官通報過去,等到李承乾到了殿門口,早就候在那的太監總管立馬湊上前行禮,笑眯眯的細聲道:“太子殿下請進,聖人在殿內等您呢。”

李承乾點點頭,將身邊的隨侍留在外面,自己進了兩儀殿。

兩儀殿的正中間是一張大方案,案後有一張小榻,李世民在此處讀書批閱奏摺,自上往下又有許多小案桌呈一字排開,這是給大臣們賜坐的地方。此外,殿內空間盡陳書格,多寶格和諸多精細小巧的黑漆描金擺件,或是寶石、玉石、象牙,彩瓶不等,牆上還掛有禦筆、山水、花鳥等字畫。

李世民是個容貌清俊、儀表不凡的中年人,此刻他正負著手觀賞牆上的字畫,聽到李承乾整衣要下拜的聲響傳來,立即轉過身,“阿子不必多禮,且坐下吧。”

李承乾應了聲是,便在下首大方落坐,抬頭看向坐在大案後的李二陛下,笑容裡透出濃濃的暖意:“阿父,良種俱已帶回,是否該派發到司農寺?另外,兒又在季小娘子手裡發現了一樣新奇物什,喚作西紅柿,紅色果實,種植簡易,可作菜蔬也能當做果子食用。”

李世民略一思索,點頭道:“明日朕便擬旨吩咐下去,等多留了些種子後先在長安地界嘗試種植,而後再往全國推廣開來,讓我大唐百姓都能填飽肚子!”李世民神色黯然,他雖然自詡明君,也重視農桑,但是還是沒有辦法讓百姓真正的過上好日子,前幾年關中先是旱災又是大蝗的,百姓們流離失所,賣兒賣女,他為了安撫民心,親自吞食蝗蟲,又令宮中派下金銀讓百姓贖買回兒女,然而即便是這樣,他也沒有什麼辦法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歸根結底,原因一是天災,二則是糧食的産量太低。這幾乎是個要命的問題了,過以人為本,人以衣食為本,然而在這樣的廣袤而又肥沃的土地上,卻種不出足夠讓人填飽肚子的東西,於是每當災年,大多數流民都束手無策,只能任由饑荒奪去生命。

李承乾安慰他,“阿父莫要自責,如今不是尋找到了一樣高産的東西了嗎?”

李世民輕輕嘆息,不再多想,道:“西紅柿帶回來了嗎?呈上來一觀。”

李承乾聞言吩咐伺候在身邊的宮女,只見美婢下去片刻,就有一人捧著一盞金盤上來,恭恭敬敬的遞到李世民面前。果子是剛摘下來不久的,這原是季嬋送予李承乾吃的,至於二人約好的種子還要等她收集,李世民拿了一個圓潤的西紅柿放到口中一咬,頓時贊道:“的確滋味不錯,酸甜多汁,這季小娘子總能培育出價值不菲的好物來。”說完也沒有再拿,而是交代宮婢送到後宮長孫皇後處,讓他的妻妾子女也嘗嘗。

李承乾道:“兒從季小娘子口中得言,這些良種都是一位流落海外的老人家送給她的,而且兒發現季小娘子精通算術,言行舉止與旁人不同,謹慎沉穩,全然不像是一名普通的農女,莫說與女子相比,便是和她同樣年紀的男子毫不遜色。”

李世民抬手止住他的話,搖頭笑得滿臉意味深長,“阿子的顧慮朕都知道,但是隻要她季嬋於國於我大唐百姓有益,那麼朕不在意她的這些異處,也不會去探究她所隱藏的秘密究竟是什麼,她謙虛知進退,這更好,這證明她是個冷靜並且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的人。既然是聰明人,就知道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若是她有什麼圖謀,朕也不會心軟,再如何智慧,也不過是一名女子罷了!”

他看見李承乾若有所思的樣子,又道:“承乾,你是朕的皇太子,也是大唐未來的主人,這用人之道、容人之量是君主的修行,魏徵以前是息王手底下的臣子,然而朕仍然重用他,即便他數次直言進諫,冒犯天顏,只因他是個人才,於國於民有利,又無大錯,朕就不和他計較。”

他話說得突然,也沒有揮退左右侍從,似乎並不在意這樣的一番話會掀起怎樣的風浪。

“黎明百姓,江山社稷,日後我大唐這萬裡江河山川都是你的,同樣的這個重擔也要有你擔起,切記不可輕狂,旁人說的都要虛心納諫,親賢臣、遠小人,這些你可都記住了?”

李承乾駭然抬頭,心裡又驚又喜,面上卻絲毫不露,恭敬應是。李世民看他沉穩的表現滿意的點了點頭,微一沉吟,道:“季小娘子是個有大才的人,盡管她並不願展露人前,你尋人在楊家村建個院子,時常去幾趟,不可驚動村人。”

李承乾應了,兩父子又談了許久的話,直到李世民有了倦意,這才退走。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這廂兩人正說著話,季嬋這裡也沒有閑下來。賣了芋種的錢送來剛好夠楊家翻新一下房屋,冬天將近,他家的黃土牆和茅草不定還會有人員傷亡,楊老爺子略一合計,決定在老房子旁邊再建造幾間磚石壘的房子,至於現在的房子先留著,等到時候再說。

如果打算另外再建房子的話那些錢顯然是不夠的,楊老爺子估算了下,除了木材能夠上後山直接砍不費錢以外,其他的工錢和磚瓦加在一起也是一筆不小的支出。他拿出了當初買紅糖的四貫錢和埋在花盆裡的黃金,黃金只絞下了一塊,其餘的仍然埋回去,帶著錢去找楊石。

秋收已經過去了,村子裡的人除了幾個在外做工,其餘的都在家休閑,楊老爺子想直接請村裡的人幫忙蓋房子,這樣不僅省錢而且都是認識的人,也就不怕出什麼差錯。而對於他們來說就更好了,不用出遠門就能賺到錢,而且只是些費力氣的活計,好做得很,問了好幾個都一口答應了。

待到幾日後,需要的木材備齊了,房子終於是準備蓋了。

老屋前的木頭堆做一堆,旁邊還有一座小山般高的鵝卵石,這都是用來混泥造牆的,或許會留一些鋪地板,畢竟青石板鋪地重又費錢,鵝卵石只需要在溪邊撿撿就有了。

按照他們這邊的習慣,來幫忙做工的人都會留著吃飯的,畢竟人力不便宜,為了盡早造好房子還是得多讓師傅們多留一會兒。來做工的人可不少,有十來個,要做一頓吃的也不容易,楊老爺子得幫忙搬磚、擔泥,楊蘭又不頂什麼事兒,這做飯的活計就落在了季嬋頭上。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