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誰在說謊?
蒲辰西苑中學綜合樓的錄音棚, 投影儀顯示著彭隊的影像。李鶴薇和陶聆趕來途中,秋琬已經向她們大致介紹專案組的情況。
省廳張局特別指派彭隊擔任組長,透過線上指揮, 秋琬和臨市分局抽調過來協助辦案的馮隊為副組長。其餘組員18人,都沒有直接或者間接參與當年楚小藝的案子。
影片播放,記錄著李鶴薇和陶聆抵達郊區鑽和城, 隨後與保安, 以及蘇露交涉的全過程。原來結案以前,蘇露和馬鵬做筆錄時,彭隊和秋琬就發現端倪。她們立即彙報張局, 經過連續三天的會議討論,最終決定組建專案組, 秘密調查塵封的舊案。
畫面暫停,秋琬簡單說明專案組成立以後的調查成果:“蘇露, 原蒲辰晚報首席記者楚小藝的助理。”她翻找出另一張照片, 繼續介紹, “馬鵬,蒲辰晚報首席記者, 現任記者站的站長,他多次強調不知道楚小藝生前的暗訪工作。”
“但蘇露聲稱已經把楚小藝偷錄的影片交給馬鵬,為什麼後續沒有相關事件的報道?”秋琬馬克筆指著右邊小白板的人物關系圖,問,“他們,誰在說謊?”
“七年前, 楚小藝空降蒲辰晚報, 成為馬鵬的同組成員,記者站站長的候選人。所以說, 他們會不會在工作中産生矛盾?或者,馬鵬妒忌她,刻意隱瞞什麼?”
秋琬圈住馬鵬的名字,旁邊標註“動機”兩字,接著說:“根據調查,蘇露進修期間的社交關系簡單;馬鵬相反,他工作特殊,每天接觸的人多且雜。”暗查初期,馬鵬和蘇露作為本案的重點突破物件,避免打草驚蛇,專案組採取換班盯梢模式,沒有正面接觸。
李鶴薇和陶聆的行動打亂調查的節奏,秋琬立即上報,張局決定吸納她們進組。
“月初開始,我們蹲守馬鵬的行程,清查他的資産,暫時沒有發現異常,但蒲辰晚報近五年來搶佔的頭條報道,內容和融科集團相關的佔三分之二。”
楚小藝離奇死亡,案件證據缺失,調查的進展緩慢。秋琬另闢蹊徑,查閱蒲辰晚報歷年的年終總結,瞧出細節的變化。2010年以前,融科集團的重要資訊指定披露紙刊是蒲辰商報,自從馬鵬擔任記者站站長,蒲辰晚報順勢成為融科集團的合作物件。
秋琬介紹專案組近期工作的重點,解釋受挫的原因:“但融科集團中高層管理多,專案組不能大張旗鼓調查,所以半個月以來,收獲極少,幸好李鶴薇的模擬畫像縮小範圍。”
她展示畫像,說:“郝芃,男,37歲,融科集團市場部總監黃學澤的助理。”秋琬翻看電子排班表,問王涔,“王姐,你負責跟進市場部,有發現嗎?”
王涔將照片發進微信群:“市場部的員工流動性大,目前知道曹某,陸某,王某和周某的工齡最長,月薪在2萬左右,屬於正常範圍。”
“先盯著他們。”秋琬接收照片,記錄。
隨後,各小組彙報工作,彭隊總結,秋琬公佈組員的調動。李鶴薇擔任五小組的組長,組員陶聆,另外兩位組員都是臨市重案組抽調的刑警。
李鶴薇和陶聆整理筆記,梳理著頭緒,全程一言不發。會議結束,她們收拾完桌面的東西,正要起身,秋琬走來,示意李鶴薇看私信:“排班表,今晚你們負責跟蹤市場部的周某。”
“好。”李鶴薇滿腦子疑惑,撿重點問,“每天都要集中開會?”
“不用,聽候通知。”
“地點呢?”李鶴薇掃視四周,清點在場的人數,不過6人,也就是說還有12人在執勤。
“聽候通知。”專案組開會的地點多數安排在人流量大,或者偏僻的場所。秋琬語氣鄭重,“裝備都在車上,注意安全,保持聯系。”
李鶴薇點頭。
夜幕降臨,三月的蒲辰依舊寒風瑟瑟。她領著陶聆走後門離開西苑中學,拐進對面的小巷,抬眼就瞧見路邊停著的黑色大眾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