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武俠修真>藍瑰> 第265章 洪王達的崛起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65章 洪王達的崛起 (1 / 3)

“飛龍,你覺得宗教與信仰的區別是什麼?”昭熳問道。

“宗教帶有很多人管人的色彩,而信仰只需要個體之人憑藉一本聖經就可以直接與上帝對話。宗教更像一種人管人的約束,而信仰則是私人性的精神寄託。是故後者,比如新教倫理精神,並沒有成為壓制人和打人的棒子,而成為糾錯人的有限性的觀念秩序與前定認同。而前者卻成了打人的棒子,比如什麼獵巫運動,火刑柱,殘忍迫害,極端強迫,恐怖殺戮等等,不一而足……其原因就是它帶有一種人管人的專制極權獨裁等級性。它只有一箇中心,因此在這個中心之下的其他人都只能被稱為是各種不同的等級。等級之間,層層壓制,層層統轄。因此其專制性與強迫性的特質便在所難免。而基督教新教則是多中心的治理與分散性的秩序。個體之人僅僅憑藉一本聖經就可以直接與上帝對話,所以不需要再透過教會,教皇以及什麼樞機主教紅衣主教神父神甫牧師等等渠道來實現與上帝的對話,這樣就在人間的人群的世界取消了一個信仰機構的最高的中心,而讓每一個信仰之人自己成了中心,這樣就直接化解掉了專制極權獨裁的強迫性與等級森嚴性這根打人的棒子帶給人的無窮無盡的禍患和傷害。”飛龍說道。

“但新教也不僅僅只是純個體之人的私人性精神寄託和信仰生活,它也同樣是一種組織呀。”昭熳說道。

“是的,但新教是每一個個體之人的信仰生活憑藉自己自發自願的聯合,來組成信仰與利益的團體和組織以及命運共同體,從而形成一種符合自己觀念秩序與前定認同的地方自治的鄉鎮精神和民情秩序。這樣就避免了在人的世界裡造統一之王和專制之王,而形成一種多中心的分散秩序的治理狀況。”飛龍說道。

“多中心與分散的秩序和治理又有什麼好處呢?”昭熳問道。

“各分散的中心之間既相互合作又彼此制衡,正反對抗,競爭平衡,即如《道德經》裡面所云,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這也是東方神州大陸東周春秋列國之狀況。而至秦滅六國統一以後便結束了這種多中心的分散秩序的治理狀況,從而形成了一個統一之王和專制之王的極權獨裁大帝國。”飛龍說道。

“好象是這麼回事。”昭熳說道。

“從那一刻起之後的景象,再無新的諸子百家的誕生,再無各種不同思想的爭鳴,思想被扼殺,自由被限制,活力被壓抑,創造被窒息,創新被桎梏,除了不斷地製造和誕生奴才,強盜和流氓,說著口是心非的話,便再也沒有什麼別的新的價值湧現及其它。這足以成我們的教訓,我們要避免這樣的苦難與不幸象幽靈和惡魔一樣纏上我們。所以我與佩潔的理想並非要去滅掉所有諸侯國而建立一個高度統一專制極權獨裁的大帝國,而是鼓勵更多的地方自治以及在各地方自治中實行分權制衡,正反監督,正反競爭,正反約束,從而實現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的正反對沖,競爭平衡的無為而治理念。

“看來我以前對你倆的做法還是存在一定的誤解,現在終於更理解一些了。不過我心裡還是有一個疑問,那就是你究竟是怎麼推出上帝是最高的善的?”昭熳問道。

“要弄懂什麼是至善就必須要先弄懂什麼是最高的自然必然性與實體?因為最高的善就是與最高的自然必然性和實體的合一。而什麼才是最高的自然必然性與實體呢?顯然是隻有那始終不變的,唯一的,不可再分割的存在。”飛龍說道。

“你接著說……”昭熳說道。

“如果說物質就是這樣的實體,那麼它就應該符合以上三個特徵,然而物質是始終會變的,而且不是唯一的,而且始終會永遠分割下去的,你無論怎麼分它也還佔有空間。只有一樣東西是不佔有空間,那就是精神,只有一樣東西是既不佔有空間也不可再分割的,那就是精神中的最小基本單粒。”飛龍說道。

“然後呢?”昭熳說道。

“精神單粒不佔有空間且不可再分割,因此它就是實體,因此它就是一定在物質之前就先行存在了。因此有物質必有與之相應相伴隨的精神,而有精神卻未必就有與之相應相伴隨的物質。這從邏輯上也可以講得通,只要存在一個物質就需要一個說明,就需要一個原因。精神可以說明物質的原因,而物質卻不能說明精神的原因。而說明與原因都是精神性範疇的概念。這就表明任何一個物質天生就帶有相應的精神伴隨,任何一個物質從其誕生的一刻起就含有必然性的精神說明與原因。任何一個物質甫一出現,就必然要有一個相應的精神去匹配與伴隨它。”飛龍說道。

“那麼人的誕生也是屬於這種情形咯?”昭熳說道。

“人作為一個物質性軀體的存在也是如此,從其誕生的那一刻起就必定會有一個與之相應的精神去匹配和伴隨他。因此任何一個嬰孩,生命,一旦在母腹中受孕成型,還未等到呱呱墜地,就已有一種與之相應的精神去匹配與伴隨他了。”飛龍說道。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因此照你這麼說,精神與物質可算是同體而生的,不可分割,不可分離,相生相伴的嗎?”昭熳說道。

“這句話並沒有什麼錯。因為只要一有物質出現,就必然會伴隨著與其相應的精神性說明與原因。但因為精神在前,物質在後,因此雖然有物質就必伴隨精神,但有精神卻未必一定會伴隨物質。”飛龍說道。

“但精神的最小單粒個體就是實體,而每一個單粒個體又都不相同,充滿差異,那麼這些彼此獨立的精神單粒實體怎麼才能形成相互之間的配合協作與組合呢?倘若它們之間不形成相互的配合協作與組合,那麼任何一個精神性概念都無法形成。因為任何一個精神性概念都是由不同精神單粒實體組合,配合,協作而成的結果。這樣的無窮的,浩大的精神性概念既然存在,那就說明在這些不同精神單粒實體之間是一定發生了相互的組合,配合與與協作的。那麼是什麼讓它們發生了這樣的作用的呢?”昭熳問道。

“顯然不可能是物質,而只能是一個更大的更高階的精神實體,袘是一切精神單粒實體的創生之源,肇始之源,發軔之端,同時也是它們之間要進行相互組合,配合與協作的設計者與推動者,一切都在袘的意志之中。袘作為精神實體的最高存在者就叫上帝。”飛龍說道。

“多少年來人們一直都在想象上帝的形象是什麼樣的?不少人都把它畫作是人的樣子,白色的鬍鬚,身體周圍聖光萬丈等等。然而我卻以為上帝能夠以這樣的一個形象現身,但這樣的形象顯然不能包含上帝的全部。”昭熳說道。

“是的。人無論怎麼去想象上帝也是非常的有限。想想這宇宙上千億上萬億光年的空間與距離,而在這個宇宙之外還可能有千萬億個乃至無窮個這樣的宇宙,就這麼一個大小,是我們能夠想象的嗎?上帝既然能夠創造出這樣無窮的宇宙,我們稍微明白一下就可以知道,這樣的上帝是我們能夠想象的嗎?這樣的上帝僅僅是那麼一個白色鬍鬚且身後聖光萬丈的形象所能夠全部概括得完概括得盡的嗎……?”飛龍說道。

之後昭熳就從夢中醒來。她又回想起與林莫蒼產生分歧與衝突的情境,心中再次感到了一種遺憾和失望。不過從林莫蒼口中,她也得知了林氏昭天前朝的一些情況,尤其是藍氏家族究竟怎樣透過洪氏利益集團取代了林氏家族在昭天的統治地位的。

當時南部不少諸侯國時值災荒之年,旱的旱,澇的澇,糧食減產,生存的資源奇缺,然而各諸侯國的貴族統治者們仍然不肯降低自己的奢侈糜爛的生活享受與需求的標準,仍然對民眾百姓橫徵暴斂,竭盡盤剝壓榨,攫取掠奪……一時弄得群情激奮,民怨沸騰……被逼得失去了生路的民眾百姓紛紛絕對抗爭,揭竿而起。然而因為缺乏統一凝聚的整合力量,故而始終無法形成一個力量強大的團體,因而也無法對各諸侯國朝廷形成動搖性打擊。然而各諸侯國朝廷也拿這些多如牛毛的民間造反團體,起事組織,抗爭隊伍沒有更好的一舉而殲滅之摧毀之的好辦法,因為這些多中心的分散組織實在太多了,幾百號人便可以形成一個組織,上千號人便可以形成一個團體,而且神出鬼沒,來去無蹤,彷彿有通天之術和遁地之能,剛按住這個,又放走了那個,剛對付這個,那個又在後面搔擾,偷襲……弄得各諸侯國朝廷甚為頭痛。而且這些多如牛馬的團體,隊伍與組織雖然各自為陣,但因著他們有一個共同的敵人:朝廷,所以相互之間也會形成心照不宣的協作,配合,幫忙,庇護甚至人員流動……這樣一來,朝廷拿他們就更為棘手和難辦了。

在這些多人如牛毛的起事組織中有一支來自瑣金國的洪氏兄弟家族慢慢在其中壯大,不僅先後吞併收編了本國的各個義軍隊伍,還進一步滲透到鄰國光闕與斑水去,最終吞併收編了這兩國的所有義軍隊伍。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