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武俠修真>藍瑰> 第6章 冷周解夢續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6章 冷周解夢續

“我模模糊糊隱隱約約地聽出了天壽爺爺您想要表達的一個意思,就是說我這個夢魘惡咒的根源就在於人性先在就自帶固有罪體的本身……?”丹宏問。“是的,這就是根源。人性的殘破侷限斷裂欠然裂傷和悖逆等正是人性先在就自帶固有罪體的表徵和體現……而惡,魔,邪,兇暴,殘忍,狠毒,血腥,冷酷等只是先在罪體的裂傷性徵的造作和洶湧……”天壽老人說。“這麼說來,要解除這恐懼夢魘的惡咒的關鍵就是要怎樣去面對和解決這人性的先在固有罪體問題……?”丹宏又問。“正是如此。”天壽老人答道。“具體怎麼面對和解決呢……?”丹宏問。“有兩個途徑和向度,一個是外在的理性,一個是內在的倫理。前者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後者就是我們心中的道德律。人的理性是存在認識的侷限性和悖反性的,他們永遠也不可能完全透徹地理解那頭上的星空。他們永遠都處於理性的中間性而非終極性。那誰是理性的終極性呢?或者說理性的終極價值是什麼?”天壽老人說。“天壽爺爺,你認為是什麼呢?”丹宏問。“誠實說我是處於思維認識的未知狀態和侷限狀態的……我只能談我個人的一個偏向性,那就是上帝。”天壽老人答道。“要我個人的選擇則是自然。”風甫老人說。“也就是天壽爺爺認為理性的終極價值是上帝,風甫爺爺認為理性的終極價值是自然。是嗎?”丹宏問。“嗯”二老均點點頭。“但理性來說,不管它是終極性也好還是中間性也好,怎麼會與人性先在罪體的裂傷性等產生相關聯呢……?”丹宏再問。“人行事總是結合理性和倫理這兩條原則,基準和依據來運作的。光有倫理沒有理性,就有可能好心辦成壞事。光有理性沒有倫理,就有可能變得過於冷硬無情而缺乏柔善的光輝和憫愛的溫暖。所以二者是密不可分的,不應單隻強調其中某一面的。理性與裂傷罪體的關聯在於,它是一種從外在向度出發,來對裂傷罪體可能產生造作的危害性,進行提前性的防範監督約束制衡……比如一些防範監督約束制衡的制度,法規與措施等,就是人的理性的產物,也是人的理性的體現。其實法規措施等也是包含在制度內的,可以算制度的產物。當制度缺乏理性時,它對人性的先在裂傷罪體的防範監督約束制衡的作用,就大打折扣甚至喪失貽盡……制度的非理性就是專制極權獨裁,制度的理性就是與專制極權獨裁相反的東西。為什麼呢?因為前者會對人性的先在裂傷罪體的造作和瘋狂產生放大和擴張的效果與作用,而後者則會因彼此相互抵消,制肘,制衡,競爭和監督等而起到束律限制人的裂傷罪體的造作與瘋狂的作用……但即便監督制衡有效,運作良好,人的理性也不應該狂妄和自負,因為它畢竟還是中間性而非終極性的,還是存在侷限和悖逆的。所謂頭上的星空,正是要照見人的理性的殘破,侷限,斷裂,欠然,悖逆和渺小……正是要人在理性上要知敬畏和謙卑,要仰望那頭上的星空,要看向那理性的終極性和終極價值的方向……”天壽老人說。“那倫理與人性的先在裂傷罪體的相關聯呢?”丹宏問。“倫理是從人自身內在的向度出發去對自身裂傷罪體產生自我明瞭,律束,剋制……它是對外在監督力量的一個很好的補充。因為外在監督的範圍無論怎樣都是存在侷限性的,不可能把所有角落都監督得到。假如在一個監督不到的地方,比如一個寂靜的森林,一個荒僻的角落等等,出現了一個美若天仙性感萬分的高挑窈窕的美女……出於人皆有之的人性先在裂傷罪體的造作與洶湧的因素,同時出現於此的壯年男人,若無明瞭的心性與境界,十有八九皆可能會從內心裡很原始很本能地激盪起邪惡,,甚至殘忍和冷酷……這個時候,傷害和悲劇是否發生,欠然和裂傷的罪體造作能否剋制和律束住自身,看的就是倫理對他的內在心靈和精神的干預力量究竟是如何程度的了……因為這個時候他是完全不存在外在法律的監督,律束和制裁的顧慮,忌憚和壓力的……一切只取決於自己本能的慾望與心中的道德律的搏弈與交鋒的輸嬴結果了……而通常情況下,本能慾望和欠然裂傷罪體最終獲得勝利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這說明人性的德性是註定脆弱的,人性的倫理是註定虛朽的……這也說明人的倫理是處於中間性而非終極性的。誰是倫理的終極性和終極價值呢?在我的個人偏向,還是上帝。”天壽老人說。“在我看,還是自然。”風甫老人說。“也就是說,天壽爺爺認為理性和倫理的終價值都來自於上帝,而風甫爺爺認為理性和倫理的終極價值都來自於自然?”丹宏問。“是的”二老均點頭。“如果自然是倫理的終極價值,那麼在前一個例子裡,就會出現當壯男的和惡念產生了,他應該去順其自然地侵犯和傷害那個美麗絕倫的女子……至於事後他自然地感到後悔,自責,覺得對不起那女子,覺得不應該,雖說也有一種自然的趨於善的調節與平衡,但傷害,悲劇和不幸畢竟發生了……誰又能為那個無辜受到傷害,摧殘乃至慘死的女子找回她應該獲得和擁有的公平公正和公道呢……?一切都太遲了,無法挽回了……自然這隻看不見的手就是在背後這樣地調節和驅使著人……如果是這樣,我認為超越的無私的公正始終難以會發生與實現,彰顯……因為人的自然的本能就是趨自利。雖然他自然地知道錯了,對不起他人,可他未必會甘願賠上性命以求符合公正……因為那是悖反他自然的本能的……也就是說那是悖反自然性的……自然的欠缺和弊病由此就可見一端……而我認為,是否做到超越的無私的公平公正才是真正衡量是否是倫理的終極價值的標準。須知最大的倫理,乃是超越無私的公平公正地把人同等看待……而人先在罪體的欠然裂傷和朽弱的德性註定了他不可能做到這點……自由公平公正與超越的無私的憫愛是衡量倫理的標準,但人的德性的先天脆弱虛朽與罪體的先在欠然裂傷悖逆使人無法企及和達到那樣的標準……也就是人的罪體的先在欠然裂傷悖逆等是人無論如何也無法跨越的一道坎,戰勝克服超越不了,且因其固有性先在性而又無法追究,拔除……故只能加以明悟,防範,彌補和拯救。法律的制裁和懲罰,某種意義上也只是事後的彌補,拯救和事前的防範而不是對裂傷的罪體之根的拔除。同樣,倫理的作用亦是如此。倫理的事後彌補,拯救就是悔罪和悔罪,亦可以說叫懺悔與救贖。向誰懺悔呢?當然不是向自然懺悔。而是向超自然的上帝,向這個理性和倫理的終極價值來進行懺悔……沒有上帝的出手,人自身無法拔除掉自己的罪體。”天壽老人說。“自然這隻看不見的手不能使人做到超越的無私的自由公平公正,難道上帝這隻看不見的手就能使人做到超越的無私的自由公平公正……?”風甫老人問。“也不能。但這正是悔與贖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所在。”天壽老人答。“那自然也會產生悔與贖啊,自然也可以悔與贖啊……何須上帝……?”風甫說。“面對自然的悔贖與面對上帝的悔贖是兩回事。面對自然一則有可能因順其自然而自己赦免自己,但面對上帝不可能會自我赦免;二則因自然不象上帝那樣是一個情感性心靈性精神性的終極存在,而更多是一種規律性的終極存在,因而面對自然難以找到面對上帝時的那種心靈性的情感性的精神性的心靈慰藉感,被理解感。東方神州大陸的老子不是說過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嗎?就是說天地自然是沒有情感與愛的,它只是一種規律。好比西方所云的唯物主義。即精神心靈情感只是物質的附屬作用,物質滅則其滅……那其豈不是本質為空?只是攀附物質而才得以存在……那麼人一想到自己死後一切皆空,悔不悔,贖不贖都一樣結局,那還真心悔贖個什麼呢……?”天壽說。“就算是面對上帝悔贖,人亦有可能自己赦免自己。甚至有人悔贖的目的只為開始下一次作惡前的內心暫時安撫。即作惡施暴後被夢魘糾纏,為緩解這種狀態和痛苦才開始悔贖。彷彿經那麼一下,過往的罪孽就可以一筆勾銷似的……於是又可以開始肆無忌憚地竭盡人性裂傷的兇殘和瘋狂了……這樣的悔贖豈不只是為了方便自己能更平靜地殺人?價值意義何在?真正的悔贖必須遵循公平公正,一命償一命。自己好好活著,點損傷沒有,就那麼低頭默唸幾句,訴禱一番,就完事大吉了?如果悔贖那樣簡單,輕鬆,那誰不會做到呢……?這樣的悔贖不真不誠,不公平不公正,只會讓犯同樣毛病的人同病相憐地理解,而無法使更多的人信服……”風甫說。“這正是人性的欠然和裂傷的體現,跟上帝無關。只能說人的信仰不真誠,能說上帝不真誠嗎?一切只是人在做,人在解釋……上帝並沒有現身,沒有說你低頭默唸幾句祈禱幾句或做一兩件好事來彌補就可以了就抵消了……怎麼能把人的德性的朽弱歸定為上帝的朽弱呢……?”天壽說。“那你豈不還是等於承認了即便人面對上帝悔贖,其實還是在聽從和遵循自然的原則……?只要上帝不公開現身,事實上所謂信仰上帝就只是人在解釋,人在操縱……而一解釋一操縱,就必然會本著自然的有利自己的原則去牢牢掌控和行使最終解釋權。這種情形下,再好的理論,思想,也是白搭,因為它們都會不可避免地被大權在握者朝著有利自己的方向去解釋。比如自由公平公正,那是針我們的,不是針對你們的,我們可以享有那些,你們不能……比如斷邪思去妄念滅,那是針對你們的,不是針對我們的……比如真心悔贖,那是針對你們的,不是針對我們的……這樣的例子實在太多了,不勝列舉……因此你縱然擁有,發明,創造了再好的理論,又有什麼用?他們一樣都可以朝著有利他們的方向去解釋,你拿什麼去跟他們爭辯呢?拳頭嗎?他們最不怕的就是拳頭……更何況還有比拳頭更硬的槍桿子呢……所以呢,只有一個道理是真的,那就是弱肉強食優勝劣汰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實力決勝原則和自然選擇原則……這就是自然的本質之一。某些時候,理論是欺騙了人的,人人都是在向著自己不同闡釋罷了……你以為有些人不明白你談的那些理論嗎?他們可清楚了,不定知道得比你還深……他們內心裡也許其實也贊同你的觀點,甚至比你還贊同,還偏激,還極端,還看到你都還尚未看到的東西和方面……但他們嘴上卻在反對你,卻表現出來與他們內心真實完全截然相反的主張和麵目來……為什麼呢?因為說真話輕則失去既得利益,重則掉腦袋啊……”風甫說。“這就是投機,而不是真誠信仰。或者說內心是在真誠信仰,但卻沒有真性情表現出來……怕失去利益,怕死,還怕殃及家人,族群……這說明還是人性的欠然和裂傷的問題,人的德性的虛朽問題,跟上帝無關……正如那些違背公平公正原則來自我赦免的人,不管犯了多大的罪,以為面向上帝祈禱幾句就可以繼續保留進入天堂的機會和可能,以為只要他們信了上帝就可以得救……那是他們的問題。上帝不可能拋棄公平公正這些原則而僅僅以信不信它為唯一標準……信自己就照顧,偏心,不信自己就不照顧就放棄甚至懲罰……這種理解跟拜碼頭拉幫派有什麼區別……?我們信仰上帝只有唯一一個動機和理由,那就是需要一種超越人的私心的無私的公平公正。”天壽說。“我始終以為未經證實就不能下肯定斷定。不知道就該勇敢說一聲不知道,豈能將尚未親見尚不知道的東西斷定為實有?因此只要上帝一天不現身,我們就一天不能按以斷定其為實有的方式來行事……不象自然,自然我們是看得到感受得到接觸得到的……說依循自然那就是實實在在的……說依循上帝那就有點象是在猜想,推測和下賭注似的……”風甫說。“誠然,信仰是對未知的敬畏而不是對未知的肯定與斷定。如果確定,那就不叫信仰了。因此信仰不是基於確定而是敬畏,而是一種個人的選擇偏向。我偏向選擇上帝,那是因為它是道德與秩序的依據,是倫理與理性的終極價值。”天壽說。“道德的依據也可以來自天道,自然。宇宙萬物秩序亦然。混亂乃各力搏弈。此過程有的力變大,有的變小。大噬小,然後以己為核心,形成秩序。以此類推,層層延展……世界之本質就是一場規律,天道自然的規律。人之思維,精神,心靈亦如此。”“那人有否靈魂?”“不知道。個人偏向認為無。若有,何我們不知己前世之事?若某種原因致我們失憶,那和沒有有何區別?既不能回憶起前世,亦就難信會有來生。只有短暫現在。精神心靈只是物質附帶的能量特殊顯現形式,只是物質能量在活動。故不存在什麼看不見的不以物質形態而存在的幽靈。這是無法理解想象的。”“無法想象不代表沒有。正如人無法想象無限是什麼樣……但宇宙或者真的就是無限的呢……”“那也只是或者,也許,可能……”“若精神心靈情感的本質為虛無,愛善正義道德等豈不是一場空無和荒謬?何要在受不公後掉淚?在絕望時乞求希望?豈不是自作多情?因著期盼能終有超越人之私心的公正的存在,能終有最終必有一死時的心靈慰藉寧靜美好與希望,能終有一個一切人等各獲與自身所為匹配的公正結果,能終有一個使逃脫人間懲罰的作惡者最終亦難逃的終極審判,末日審判……我要偏向期待有著上帝和靈魂的存在……因著我對於自己人性中存有魔惡因子的確認,我確信悔罪與贖罪是有存在的價值和意義的,因而上帝的存在有價值和意義的。因著我對於自己精神的可靠性與安全性的沒把握,我要偏向期待有著上帝的存在。因著我的心靈時常會陷入莫名的空虛和不聽使喚的即將坍塌崩潰與快瘋掉的可怕感覺我要偏向期待上帝的存在。因著我確信單憑我的個人自由意志走下去我必將陷於瘋狂荒謬和虛無我要偏向期待有著上帝的存在。因著我對於任何作惡者都難逃夢魘惡咒糾纏的痛苦與恐懼我要偏向相信有著上帝和靈魂的存在……”

喜歡藍瑰請大家收藏:()藍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