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七十年代那場戰爭> 第1076章 生命之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076章 生命之橋 (2 / 4)

吳堂春剛一說出這三字,吳凡宇有些激動,“對,就是它。”

惠通橋,一座再普通不過的鐵索橋,便由此響譽全世界,而且被寫入了歷史。只要中國抗戰歷史書翻到這一頁,便不能邁過惠通橋。

可以說,是它改變了中國歷史命運,或者說,是他在危機時刻保留了現存的中國歷史,總之,就是這座橋,在一剎那間,決定了中國以後的命運,沒有讓日本侵略軍繼續侵入中國內地,保住了中國抗日的大後方基地。

惠通橋位於施甸縣與龍陵縣分界的怒江上,位於雲南省保山市龍陵縣臘勐鎮臘勐社群。

1933年冬,華橋樑金山出資在原鐵鏈橋位置上進行修復,將原砌橋臺增高20米。致使兩岸橋臺前沿相距80米。橋塔為鋼桁架,高7.85米,以4根28.75毫米鋼繩為主索,錨固於兩岸巖壁之內。吊杆為20毫米圓鋼,兩根一付,全橋共54付;橫樑用高200毫米的槽鋼組合,縱梁之橋面皆用木材,橋面淨寬4.35米,每次可通行7匹負重騾馬重約2噸)。

總之,這是一架鋼索架成的木板橋。

這一時期起,惠通橋成為了中緬邊境線上的唯一一座橋樑,也是中國走向國際的唯一一條生命線——滇緬公路。

抗日戰爭爆發以來,國際社會支援中國的抗戰物資,生活必須品都要透過這道交通樞紐運往昆明,然後再分發到中國各地和各個抗日戰場。

也正是他的重要,中日兩國政府在這條線上展開了一系烈博擊。

先是中國遠征軍出兵緬甸,先勝後敗,緬甸全境落入日軍手中。繼爾日軍全面落實對中國的圍堵,在海上、空中、陸地對中國實行了全面大封鎖,爾後,中國僅僅剩下了這道中緬交通線。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現在,日軍佔領了全緬,這條交通線的使用價值蕩然無存,而且還可能成為日軍攻入中國本土的又一道缺口。

惠通橋的存留,關係著中國的今後命運。

而此時,吳凡宇聽到這一聲響,是炸橋傳出的爆炸聲。

晨時。

滇緬公路蜿蜒的像一條蛇,在群山中盤上盤上。

從空中看下去,螞蟻一樣的人流在上面蠕動,長長的隊伍一眼望不到頭。這是從緬甸退向中國邊境的難民和潰兵。

行進的潮流中,騾馬車,人力車和行人擁擠在一起,把公路佔的滿滿當當,幾近於窒息。

一群國民黨潰兵挾在人群中喲喝著讓行人避讓。立時間,人群出現騷動。

一位老傴行動遲緩,被人流擠倒,眼看著就要被亂哄哄的人群踩踏。

這時,雪玉清遠征軍隨軍女軍醫)從一旁擠過來,用身體護住老傴,大聲喊叫,使靠近的人流讓開。過來的人們緊擦著兩人身體遠去.

雪玉清剛剛將老傴扶起,一輛軍用卡車急迫地鳴著笛向這裡駛來。剛剛鎮靜下來的人群被汽車一衝,頓時又慌亂起來,人群被擠向路兩邊。靠近公路外側的十幾個人收不住腳,被擠下懸崖。人們開始大聲驚叫。

人群中有人叫罵,有人喊停。可是,這輛帶篷的軍用卡車不管不顧,依然旁若無人地向前駛去,在人群中劈波斬浪,如同行進在河流中劈開的一條水道上,繼續快速向前。

一名潰兵罵道:“老子走南闖北,都沒見過這麼橫的傢伙,弟兄們,把王八羔子拉下來。”

另一名潰兵說,“追上它,讓老子也享受享受坐車滋味。”

潰兵亂紛紛地湧向那輛卡車。

潰兵們本以為路上行人人多,汽車開不快,追上去憑著人多勢眾狠揍開車的一傢伙,如果車上有好的物資,還能發點外財,所以他們才一骨腦地拼命衝了過去。

然而,卡車在人群中並未減速,繼續呈飛奔狀向前駛去,行人就像決水的堤壩,洪流樣跑向兩邊。瞬間便給汽車讓出通道。賓士的汽車很快便把這群潰兵遠遠地甩在後面。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