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的角度看,如果日軍進攻緬甸,將會切斷中國當時與外界聯絡的唯一陸上通道——滇緬公路,將會阻止英美盟國對華軍事物資的援助,並且大有日軍從南部合圍中國,迫使中國投降的可能。
此時,中國面臨“滿洲國”問題,汪精衛“偽政府”問題,而且,國民黨政府中有百分之六十的政客與日本人有私下接觸,大有投降可能。即使蔣介石本人,也派出過代表與日本人密談,只待條件成熟,或者無奈之後,就差最後一棵稻草了。
中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抗擊反法西斯的一支主要力量,如果中國出了問題,那麼世界局勢會起到翻天覆地大變化。
由此,中美英三方出於不同利益,共同的需要,才結成一個這樣的戰時同盟,制定了《中英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
從字面上看,我們要注意了,這是中英共同防禦。
然而在接下來的戰鬥中,英國又起了什麼作用呢!為什麼遠征軍會敗的如此之慘烈呢!
有人會說,是中國軍人的素質差,中國軍隊沒有戰鬥力所造成的。
其實不然,我們可以透過四次著名役來說明這一問題。
“小米加步槍”理論,在中國軍人身上無時無刻不發生著奇蹟。
武器不是戰場上取得勝利的決定因素,人是最主要的,這在實踐中已經得到證明了的。
中國人最擅於以劣勢裝備,戰勝優勢敵人,憑著頑強的意志,不怕死的精神,讓不可能成為可能,創造出人間奇蹟。
可惜,在當時,英軍看不到中國人的這一特點,始終用鄙視的眼光來看待中國軍隊,在關鍵時期,丟下中國軍人,甚至中國軍隊不顧個人生死,救他們活命後,他們自己跑路,不管兄弟中國人的死活,等等一系列行為,才導致了第一次遠征軍的失敗。
第一場:同古戰役。
緬甸是亞洲中南半島面積最大的國家,東北與中國雲南省接壤,西北同英屬印度交界,東南與泰國和法屬印度支那接壤,西南頻臨孟加拉灣和安達曼海,19世紀80年代淪為英國殖民地。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曼得勒以北為上緬甸,重鎮為曼德勒,也叫瓦城。以南為下緬甸,重鎮為仰光。
之所以要特別介紹這兩個重鎮,接下來要用到。
全境主要三條河流,即伊洛瓦底江、色當河、薩爾溫江。
鐵路一條,南北貫通,與中國滇緬路相連。
曼德勒為政治中心,交通樞紐,歷史兵家必爭之地。仰光為咽喉,新興商業港,是中國遠征軍必爭之地,是中國國際海運屯貨的地方。
國際形勢過於複雜,為節省時間,全略……
1942年1月,日軍第55師團突破秦緬邊境,19日徑取緬甸南部戰略要地土瓦,隨後攻佔毛淡……由於地名過多,難以記住,只好省略)。
2月4日,突破仰光以東第一道天然屏障山川河流)。
英印第17師大部在西當河以東被殲,殘部逃往同古。可見英印聯軍是打不過日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