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擊中國遠征軍的日軍就此在怒江邊打住。
重要目的還是想要前往中國內地,從而進擊昆明、重慶,威脅中國大後方。
一道天然屏障阻住日軍行進道路,看似是不可逾越的鴻溝。
其實,怒江也好,高山也罷,都不是不可逾越的,最不可戰勝的,是中國精神,是中國人的力量,是中國人的骨氣,是千千萬萬個像同強和成林海這樣的人,他們寧可粉身碎骨,殺身成仁,也決不會當亡國奴。
至於日軍能否抓到這兩名中國軍人,暫且放下不表,留待以後,先說一說中國遠征軍抗戰的這段歷史,想必會有很多軍迷們喜歡聽。
惠通橋炸了,歷史定格在這一瞬間,否則,中國的歷史乃至於世界的歷史都可能要改寫。
為何如此說?
是因為與中國遠征軍有關,而中國遠征軍又與二次世界大戰時的世界命運息息相關。
我們都知道,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國民黨政府一共兩次派出中國遠征軍,遠征何地?——緬甸。
為何中國要派兵出征緬甸,是因為國力過於強大,還是緬甸頻頻鬧事,惹的中國不高興,日子沒法過了,非要遠征不行。
其時都不是,是國際大局趨勢使然,是中美英三國政府聯合採取的一次行動。
第一次完敗。
國民黨出動遠征軍10萬,在緬甸與日軍幾次較量後,只剩下4萬,一部份撤退到印度,一部分翻越野人山回到雲南境內。日軍藉此機會佔領全緬甸,並且追擊到中國怒江西岸,佔領了中國的龍陵、騰衝,保山等地,與國民黨軍挾怒江西岸對峙。
多虧有怒江阻擋,多虧惠通橋被炸,否則……後果不堪想,因為昆明、重慶離這裡太近了。
因此,我們的故事還的從第一次中國遠征軍說起。
歷史背景:
珍珠港事件半年後,日軍佔領了東南亞和西南太平洋廣大海域,長達5.5千公里,形成了北起千島群島,經威克島……至緬甸的外圍防禦圈,也稱第一道防線有點像現在圍堵中國的第一島鏈)。
面積有多少呢?
土地面積386平方公里,比日本本土的10倍還要多。
人口1.5億。
中途島以西太平洋上數以千計的島嶼和大約3千萬平方公里的海域,成為日本的內陸和領海。
這個時期,日本人說他們是大日本帝國,還真不枉此言。
這是典型的多吃多佔,跑馬佔圈,誰佔了歸誰。國家強盜如此,一點法律程式不講,道德之說更不用提。
有人多佔,有人就要吃虧,誰最急啊,當然是“日不落”大英帝國,眼看著半邊太陽被搶走了。當時的整個東南亞,除了部分法屬外,幾乎全是英帝國的殖民地,一旦被日本人搶走,它便名不附實,枉稱“日不落”。
不僅如此,日本在東南亞的大肆侵略,造成一種惡迴圈,亞洲危機——太平洋危機——世界整個反法西斯局勢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