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七十年代那場戰爭> 三百一十、借路回家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三百一十、借路回家 (1 / 4)

第十二卷、老山對峙

三百一十、借路回家

吳江龍一覺醒來,發現窗臺上多了一盆花。

“這不是老山蘭嗎?”

吳江龍大腦中有了這個資訊後,便從床上跳下來,直奔花盆而去。

一個要比手掌大不了多少的花盆,靜靜地立在窗臺上。花盆內『插』著幾朵蘭花,準確地說,看上去,根本就不像花,百分之百應該是草。因為他的葉子與草非常相像,其寬度也差不了多少,其中的綠也要比草談了許多。然而,就是這樣一種植物,在老山上被戰士們稱為老山蘭。

吳江龍走過去,抓起花盆細看。

這可不是什麼普通的,用泥土燒製出來的花盆。也不是玻璃、玉石之類的容器。而是一個鋼製品。

花盆四周密密壓壓刻滿了字,如果不細看很難看出這些字竟然是用一個個人名覆蓋後,形成的斑駁花紋。

吳江龍沒有在花紋中細看,他想要儘快先鑑別出這是什麼製品。因為他想到了一物品。

吳江龍把花盆高過頭頂,歪著頭看向盆底。

一看之後,吳江龍不經意地笑了出來,“呵,是哪個小子有這麼好的技術。”

花盆地座上,呈現著一個不太大的小孔。小孔上還有微微的水珠掛在上面。稍微有些軍事常識的人一眼就能看出,這個小孔不是花盆工匠鑿出來的,而是事先存在的炮彈底火。

吳江龍看完花盆之後,終於明白了,這個花盆不是本地所有,而是前線送下來的。別的不說,光是這個炮彈殼,這裡就弄不到。

有了這個想法之後,他才細細地朝上面打量。盯著那些密密麻麻的字看了好一會,他才看出,這些圖案是用一個個人名組成的。

吳江龍笑了,“還好,七連的哥們沒有忘記我。”

吳江龍離開老山已經20多天了,這20多天來,他隨著“英模報告團”在全國轉來轉去。去了許多軍隊、學校、城市後,他感到自己是睏乏之極。每到一地,迎接他們的都是一簇簇的鮮花,和陣陣熱情的掌聲。是那樣雷同,那樣熱烈。

開始時,吳江龍對這種熱烈氣氛有所不適應,漸漸的習已為常,而後竟然想躲開來。特別是念著那份被文字高手改寫過的演講稿,心裡很不是滋味。他從最初的情緒激昂狀態一點點地向下回落,三四次之後,竟然有些不知所云。面對臺下成百上千雙眼睛,他感覺自己的目光也漸漸變的模糊起來。

似乎稿紙上的一個個文字,不是字,而是一個個跳動的生命。這些生命,曾經是那樣的鮮活,跟他一起生活,一起侃大山,一起與敵人戰鬥。

可現在,他們都躺在了南國那片佈滿彈片、、鮮血的戰場上。而自己呢!卻住著舒適的賓館,睡著柔軟的席夢絲,吃著這輩子也沒見過的那些美食。還要面對著閃光燈,面對著許許多多期盼的眼神,坐在高高的『主席』臺上,大談那些曾經發生過的戰鬥場面。

說說這些戰鬥也不是不可以,但那是記者的事,是作家的任務。作為一名軍人,最好的戰場是在前線,永遠和自己的戰友同生死,共患難,而不是這樣佈滿鮮花的『主席』臺。

如果說,讓吳江龍實打實地說,興許他的情緒也不會這樣低落。雖然語言不流暢,但他能說出實況實情。能把戰士們那種張狂,那種粗放,那種豪情,那種不怕死的境界說出來。雖然粗了點,那也是戰場上的最真實景觀。

可現在,他讀的全是被人改過,或者說,根本就沒有他起草的肢言片語。裡面放了太多的政治『色』彩,太多的華麗語言,太多的不切實際,太多的領導意圖。光是這些,就讓吳江龍很不舒服。

開始時,他也沒覺得什麼。誰讓自己寫作水平不高呢!有人代寫正是求之不得。可後來,吳江龍漸漸對這份演講稿覺得是那麼不適應,想要把其中帶水份的東西剝離出來。可是,與代表團長一說,人家不讓,說這是上級政治部門審定了的東西,一個字都不能改。

不改就不改吧!我少說兩句還不行。

那也不行。這不,在吳江龍做過第四場報告後,帶隊領導專門找他談了一次話,說他在臺上的情緒不高昂,語言也沒有力量,沒有把現場的氣氛帶動起來。讓他利用業餘時間調整情緒,恢復狀態。

吳江龍無可奈何地接受了領導批評。不痛快,不舒服,能怨誰呢!誰讓當初確定名單,徵求意見時自己沒有拒絕呢!如果不參加這個報告團,自己不還是在前線呢嗎?哪能在這裡受這份洋罪。

在報告團作完報告休息時,大部分成員都隨著地方接待人員出席各種招待會,或者是和地方上的同志搞思想交流了。而吳江龍卻請了假,說頭疼,要休息一會。便獨自一個人悶在賓館裡,蒙上頭睡覺。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