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帶著空間快穿> 第135章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35章 (1 / 2)

所有四合院都建好的時候, 已是當年的秋天。

就在別莊裡的所有佃戶忙著搶收地裡的莊稼時, 外面的局勢卻有些不好。

今年春天的時候,北方大部分地區或多或少的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旱災,有的地方旱災越來越嚴重, 到秋收的季節時,地裡顆粒無收。偏偏朝廷昏庸無毒,不僅不減免賦稅反而變本加厲徵稅。一下子就激起了民憤,尤其是陝西省, 一下子多出好幾個起義部隊。

顧家之前所在的郡城被攻破的訊息傳來時,所有跟著沈淩前來別莊的一眾人等都不由感到了一陣後怕。

沈淩對此一點都不意外,郡城地勢難守易攻, 被攻破是遲早的事。當下應該好好想想如何在這亂世中立住腳跟,擴大自己的勢力。

還未等她想好怎麼做時,楊秉文在某天呈上來了一篇策論。策論寫的是當下的時局以及別莊日後的發展,建議沈淩應該廣納四散的流民, 大肆擴大別莊的耕種面積, 同時訓練軍隊守衛別莊的安全。

等到將來時機成熟,便可順勢出兵佔領梅山縣, 然後一點點向外擴充自己的勢力,將來割據一方也為未可知。

沈淩看完策論以後,覺得裡面的建議提的倒是頗為中肯, 就問起策論的作者來。

那篇策論是蘇墨之寫的,這兩年他因為時局動蕩經歷了不少事,早已不是當初那個天真單純的無用書生。自從投奔義軍後, 他就一直在想如何在這亂世立住腳跟。可惜,義軍現在需要的是行軍打仗的頭領而不是出謀劃策的謀士,所以他在李貴那裡得不到重用。

然後到了別莊以後,他發現這裡才是他一直想要找的地方,所以才有了那麼一篇策論。

沈淩在前面那個世界看過不少策論,蘇墨之的文筆只能算得上中上,提出的建議也不算太好,不過沈淩現在急需這方面的謀士,所以她很快就召見了蘇墨之。

這個時候,沈淩才發現原來蘇墨之就是她之前在客棧見過的那個書生。蘇墨之卻對沈淩沒有了印象,他侃侃而談,將當下的局勢林林總總說了一遍,勸沈淩多納一些流民,然後開荒墾地的同時擴充自己的勢力範圍。

這兩個建議沈淩仔細想了想以後,都接受了。

於是第二天起,別莊就在四合院的外圍入口處開始施粥,同時僱傭那些聞訊趕來的流民建造圍牆住宅以及開墾荒地。

不到半個月,別莊附近就聚集了幾百個流民。這些流民都是聽到別莊這裡施粥的訊息而趕到這裡的,只不過中途的時候有不少人因為疾病或是饑餓走不下去,所以到達別莊這裡的人不過只有當初的一半人數。

這些人到達別莊以後,就有專門的人把他們引到簡陋的木棚中,然後一日三餐供給他們濃稠的糙米豆粥。

等他們這些人緩過精神以後,別莊就僱傭他們建造圍牆,在四合院外圍建造一層圍牆,將義軍所在的住宅地保護起來。圍牆建好以後,便在圍牆的附近建造四合院。

四合院趕在初冬之前終於全部建好了,等流民們搬進四合院以後,沈淩便命李貴從中挑選身強體健的進行軍事訓練。剩下那些人便送去鐵匠、木匠、郭郎中那裡打打下手。

當流民們全都被安排好活計投入到莊內的生活中時,嚴冬到了。

外面的形勢也開始變得嚴峻。

一支發源於漢中附近的起義軍在攻佔了兩個城鎮以後,聲勢越來越浩大,加上適值嚴冬,流民饑寒交迫之下紛紛加入其中,人數一下子從幾千漲到了數萬之多。

京城的皇帝以及百官有些坐不住了。往常災年的時候,也不是沒有人扯起大旗起義過,後來不是被朝廷剿滅就是被招安了。但是聲勢和人數卻從沒有像這次一樣浩大過。

在經過一番拉鋸戰後,朝廷派出了鎮壓義軍的將領和軍隊。

在這之前,即使平民百姓覺得那些人趁著災年作亂有些大逆不道,在這之後,人們絕口不提此事,反而私下裡對那些官兵破口大罵。就連那些大戶人家都覺得朝廷派來的官兵簡直比義軍還要可怕。

一方面是由於官兵內部腐化的厲害,不僅不想鎮壓義軍,反而濫殺無辜流民謊報軍功。另一方面,官兵們到達哪裡,就像是蝗蟲過境一樣,非得將當地的那些大戶人家扒一層皮下來才肯繼續前進。

沈淩書房裡的書桌上,天天有斥候打聽過來的各種訊息呈到她面前。

與李貴之前率領的義軍隊伍不同,從漢中附近發源的那支隊伍因為人數浩蕩,所以多是選擇富裕的城鎮下手,梅山理所當然的就被他們略過了。

本來這個事情是有利於別莊的,奈何官兵們根本不想與義軍們對上。所以官兵們特地選的行進路線都是義軍們不會到達的地方,這其中就包括別莊。

“根據斥候們報回來的訊息,官兵不出半個月就會到達梅山縣。”沈淩將斥候呈上來的訊息說給李貴和蘇墨之聽,“你二人可有什麼想法?”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