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一年時間, 俞青名下的商鋪以已經慢慢擴充套件到各地, 尤以以百貨商鋪最為火爆。
百貨商鋪主要經營的都是天工坊研究出來的成品, 其中新式肥皂, 火柴,玻璃鏡最為熱銷。
不過短短半年,這些東西已經走進了千家萬戶,成為老百姓生活中常見的日用品。
俞青的資産也已經累積到一個十分驚人的數字。
隨後她又與貴太妃合作, 暗中組織了一支船隊,帶著絲綢茶葉瓷器前往東瀛與高麗貿易。
不過來回兩趟,就賺了十幾萬兩銀子,饒是俞青事先有心裡準備, 看到這個數字也被嚇了一跳, 更別提貴太妃了。
看完賬冊, 貴太妃感嘆道:“沒想到這其中利潤竟如此豐厚,實在出人意料,這還只是在這兩個小地方, 若是像前朝那樣能去西洋諸國, 只怕更不得了。”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 俞青聞言, 一直以來的一個念頭慢慢浮現出來。
這日,俞青照例去慈寧宮給孝莊請安。
孝莊便說起昨日鰲拜福晉與蘇克薩哈福晉進宮一事來,“我昨日看她們兩個面色不對,只是當著眾人的面不好多問,也只模糊聽說他們兩家鬧起來了, 到底是怎麼回事你給我說說。”
俞青道:“聽說是兩家爭地,鰲拜的侄子塞本得把蘇克薩哈家的小兒子給打的動不得,險些斷了骨頭,兩家便打起來了,為此鬧了個天翻地覆。”
鰲拜與蘇克薩哈雖然都是議政大臣,但一直不怎麼合得來,這次偏巧兩家看中了同一塊地,都互不相讓,可不就打起來了。
孝莊聞言,面色微沉,嘆了口氣道:“為了爭塊地打得你死我活,實在太不像話了。”
自大清入關後,圈地運動就沒停過,雖在順治四年就已經停止了大規模的圈地,但零星的圈地、換地仍時常發生,八旗貴族之間的圈地之爭更是屢禁不止,時常為此發生爭鬥。
土地越來越少,八旗之間爭鬥的也越來越厲害,而老百姓卻流離失所,無地可耕。
南方各路義軍未平,前明餘孽到處作亂,北方羅剎國與準格爾蠢蠢欲動,整個大清都處在風雨飄搖中。
連年徵戰,國庫早就入不敷出,還要發放數萬旗民的餉銀,明年的軍餉還不知從哪裡出,想到此處,孝莊不禁揉了揉額頭。
俞青見孝莊面帶愁色,心念一轉便知她在煩什麼,趁機說起自己的想法,道:“姑母是在煩惱國庫空虛之事吧?前幾日湯大人同我說起西洋諸事,倒是想到了一個法子,說不定可以解決這個困境。”
孝莊聞言一怔,坐起身來,道:“什麼法子?說來聽聽。”
湯若望雖是外國人,在大清朝廷的地位卻頗為特殊,順治與孝莊都對他極為信賴。
俞青道:“我聽湯若望大人說西邊的國家非常向往我們東方的文化,咱們這裡普通的絲綢、茶葉和香料在那邊可以賣出天價,一船茶葉甚至可以換回一船黃金。
咱們八旗人丁越來越多,光靠國庫的供養實在太過吃力,而且聽說西方國家已經發明瞭火器,大炮。
因此我想著不如組建一隻遠航的船隊,讓八旗上上下下都可以參與進來,用我們的茶葉絲綢等物同他們貿易,如此一來既解決了國庫空虛的問題,也可以打探一下其他國家的情況,一舉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