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子,您好了嗎,要不要奴婢進來伺候?”塔娜在外等候良久,仍不見俞青出來,不禁有些擔心,在屏風外輕聲問道。
俞青回過神來,“不用了,我馬上出來。”拿起放置在一旁的白綢中衣穿上,挽著半濕的頭發走了出去。
塔娜看到俞青只穿著中衣濕著頭發出來,嚇了一跳,急忙拿了件淡紫色小襖給她披上,又拿幹帕子來,一股一股把頭發慢慢絞幹,用一支白玉簪鬆鬆地挽了個慵妝髻。
烏蘭拿了封信進來,道:“主子,這是巴紮爾送來的信,那批玉米的種子已經安全送達科爾沁了。”
俞青點了點頭,接過信看了一遍,道:“知道了,你傳信給巴紮爾,讓他暫時留在那邊,有什麼事就及稟報。”
烏蘭答應了,正欲出去,忽想起一事來,道:“園子已經建好了,就差匾額沒有做好了,主子您看取個什麼名字?”
俞青手中一頓,把信箋放下,沉默片刻,輕聲道:“就叫毓秀山莊吧。”
……
西山的莊子也早已修整好,那些工匠們也都於年前搬了進去,因是工匠們住的,便取名天工堂。
天工堂的工匠們如今已增加到二百多人,家眷也都在莊上,都各有工作,養雞,種菜,桑蠶。
孩子們則都送去了學堂,俞青命人在莊子的南邊改建了一個院子作為教室,讓人教授他們基礎知識。
俞青畢竟在那個科技發達、資訊爆炸的時代生活了那麼久,見識自然不是這個時代的人所能及得上的,很多東西即便沒有特意去學,但大致的原理還是知道的。
她把自己記得的一些東西都記錄了下來,給天工堂送去,對外只說是無意中得來的。
這些工匠都是經過嚴格篩選招進來的,本身技藝就都是同行業中的佼佼者,如今擯棄門戶之見互相交流,都有了不少靈感。
又有了俞青給的這些東西,眾人都有了很大的啟發,短短數月,天工堂就研製出了不少東西,上次那批極為純淨的玻璃就帶來了巨大的利潤,如今連山莊上的窗戶都由油紙換成了玻璃,亮堂堂的。
京城中的富貴人家也都換上了玻璃,連帶著玻璃鏡也流行開來,俞青名下的店鋪賺了個盆滿缽滿,已經在南方開了兩家分店。
俞青命人從中分出百分之一,作為研發人員的紅利,這次參與研發的人員都按功勞分得了不少錢,眾人看了都羨慕不已。
俞青又命人傳下話去,只要做得好,人人皆有獎賞,若有重大研究發現者,不僅有紅利可拿,還可以得到封賞。
自此,眾人的積極性越發高了,每隔一段時間都有小成果出來,成品源源不斷送往店鋪。
也幸而有這些店鋪的收入支援,養善堂與學堂的運轉才能維持下去。
養善堂專門收留被遺棄的嬰孩和無家可歸的孤兒,並請了孤寡老人和婦女專門照顧年幼的孩子,洗衣做飯縫縫補補。
年紀大一些的孩子則是跟著莊子上派來的老師傅們學習技藝,雖都是粗淺的手工藝,但只要學好了,將來也能養活自己。
養善堂也並不是白養他們,規定年滿十二歲便要到莊子上或鋪子裡學著做一些簡單的事,十四歲便要正式開始工作,可以選擇一門手藝學習。
其中女孩子們也是一樣,有興趣有天分的,跟著學習算學、管理、和基礎的醫學,打理店鋪,其餘的則是學習編織,紡織等技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