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言情小說>一代雄豪> 第75章 平亂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75章 平亂 (1 / 4)

皇帝不僅賞賜了府第,還賞賜了兩百奴僕,封淙到了便可住下。

元棠到東宮領職前,和封淙去桓王府拜訪桓王。

桓王回京後不在朝中理事,領了太學的教職榮養,雖桓王的身份清貴非常,但是京中太學長期不興,自幾年前皇子入學聽講之後又漸漸荒廢,學生或各回各家或另謀出路,桓王空領教職,終日卻閑散無事,朝中之事又插不上手,頗為煩悶。

封淙和元棠上門,桓王拉著兩人喝酒,說起北晟的戰事和南夏朝堂,感慨良多。

“我此生空有揮鞭望北之志,卻固步於江水之岸十幾載,倒不如你們少年意氣。”桓王自斟自飲,對月悵嘆道。

當年文熙太子舉薦桓王時,桓王已年過不惑,隨著文熙太子去世,桓王也受到皇帝的忌憚,他在皇帝和王太後以及宗室間周旋數年,最後解除兵權歸京,聽到封淙他們說起北晟的戰事,也激出了胸中鬱氣。

桓王道:“北晟大亂,正是我南夏揮師向北的好時機,可惜如今陛下無意出征,朝中也沒人請奏,哎。”

皇帝自己還忙著煉丹,頭疼海邊的水匪作亂,想著怎麼削弱蕭家權柄,哪裡有心思向北出兵,連北二州都沒空管。

柳言平他們奪回沐州與齊州,朝廷所給嘉賞也不過是一些頭銜而已,仍讓柳言平守白虞城,周顯沛為太守掌沐州,派了幾位官員去,沐州與齊州轄權仍然在柳氏和周氏。而兩州現在的兵力,以粟安武士和袁氏、周氏、柳氏的兵力為主,封淙和元棠遠在京城,沐州和齊州仍然是他們的後盾,朝廷派去官員也起不到太大作用。

朝中人心不齊,難怪桓王有這樣的感嘆。

喝了半晚上酒,封淙的元棠離去時,桓王堅持親自送他們,在王府大門前,桓王忽然拉住元棠問:“從前我考教你的問題,你還記得麼?”

元棠一愣,說:“不敢忘記。”

“你可有答案,何為天下強兵?”

元棠想了想才說:“學生不敢自認所想都是對的。”

“說來聽聽。”

元棠說:“學生認為強兵一說無法準確言明,能勝的不一定兵強馬壯,敗的也不一定是孤弱之軍。強弱難辨,兵甲強勁也不一定軍武興盛,所以難以判斷。大概只有能罷天下兵戈之兵,才能稱為強兵。”

桓王細細聽著元棠的話,閉上眼睛點點頭,未做評價,眯著醉眼由家僕扶著晃晃悠悠走回府中。

彎鈎一樣的月亮穿行於雲間,涼風一吹,酒意也散了,元棠和封淙目送著桓王的背影。

封淙拍了拍元棠肩膀,說:“發什麼呆,走吧。”

元棠說:“也不知我的答案到底對不對。”

封淙翻身上馬,俊朗笑道:“叔祖又沒說你不對,我看你是長見識了,柳長史總說你雖有上進之心卻不顧大局,我看你心裡明鏡似的。”

元棠搖頭笑笑說:“柳長史的大局我是顧不了的。”

過了幾日,元棠到東宮聽候太子差遣,被太子任命為東宮護衛將軍,負責統領東宮戍衛以及太子和太子嬪妃的安全。太子這一任命可以說給了元棠極大的信任和重視,並非太子輕率,而是東宮也無人可用。

像太子這般聽政多年又參與政事,皇帝雖不寵愛卻也還認可,東宮早就該得到部分統領京畿兵力的兵權,但是現在京城禁衛幾乎都在蕭氏囊中,太子不僅無法插手禁軍,也網羅不到多少武將。

沈靖宣也正是看準太子極缺武將支援,才從中向封淙說和,可惜封淙不願領情,讓元棠到東宮效力,倒比太子與封淙直接往來密切合適。因此勸不動封淙,沈靖宣也索性不再管他。

元棠入東宮大半個月,太子都將元棠放在身邊隨侍,元棠也投桃報李盡心護從,整頓東宮防衛。不整頓還不要緊,一經查驗元棠才知道,東宮也被蕭氏安插的了不少人。

迫於東宮無人可用,蕭攜之勢力遍佈朝野,太子還不能清除這些人,元棠盡力精簡東宮衛,向太子舉薦了已在輝州勝任副將的袁析。

元棠心裡也有私心,袁家靠他一人終難支撐,還須多提拔袁氏得用的子弟,之前還在霽颺時元棠就拜託周顯沛教袁將軍的兩個小兒子習武,眼下太子要用人,元棠便大膽向太子提了袁析。

太子沒有過多猶豫,向元棠問了袁析的軍職,便表示要調袁析入京。

元棠和沈靖宣退出太子書房,沈靖宣將元棠拉到僻靜處,問道:“怎麼忽然想起舉薦袁析?”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