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梅掛了電話,愣怔了半晌兒,然後聳聳肩,笑了,接著去練她的英語口語。
在當前這種形勢下,做閨女的,有能力把母親隨時接出來,跟自己住上一段時間,已經算是很理想的境界。
她不知道,在她跟著背誦精美臺詞的時候,有兩次,做母親的想要回家,把耳朵貼在門上聽了聽,聽見鳥語在繼續,又返回了對門兒大蘭阿姨家裡,繼續趕活兒。
李小梅的生活就是這樣,李小梅的母女親情,也就是這樣。
知道李小梅現在學習狂熱,李母和大蘭老阿姨把工作用品幾乎全部轉移到了對門兒,生怕影響了李小梅的學習進度。
另一方面,兩個老太太開始按照李小梅早就做出來的成衣和模板,練習自己裁剪。
兩個老太太也憋著一股心勁兒呢,硬是忍著沒跟李小梅說。她們兩個縫制的秧歌服,竟然開啟市場了。
一個月以後,省電視臺將會舉辦老年人健身舞蹈比賽。省城有好幾所健身休閑的公園呢,其中以人民公園為最大,集中活動的老頭老太太也特別多,他們都想參加比賽,在比賽中奪魁,當然,也都能想到要統一服裝。
雖說,大部分要參賽的舞蹈隊,是不需要讓兩個老太太來加工服裝的,但是,就她兩個人的工作進度而言,已經接手的三個舞蹈隊兒的服裝定製,就夠她們忙活一個月的。
“小梅原來就說過,咱們可以分包出去點活兒,揀別人能做好的步驟,按件計錢,咱們也能輕松輕松。”
李母到底是做過老闆娘的人,思想上比對門老阿姨要開放一點兒。
大蘭阿姨一想到,原本可以多掙的加工費,要分給別人一部分,就覺得眼疼,肉疼,心肝疼,一分都捨不得。
“春香啊,叫我說,咱們兩個就多辛苦點兒,比賽以前,肯定能把衣服都做完。”
一件衣服她們收的加工費是20元錢,然後,量多了,也不用收布料了,自己批發布料再加工,還能餘出一部分錢來做開支。
掙錢哪裡有嫌多的?大蘭阿姨過了這半輩子,從來沒有這樣輕松的自己掙過錢,她很喜歡這種感覺,捨不得有更多的人分享,更捨不得與更多的人分錢。
為此,她願意再多學一點裁剪技術,多學一點兒繡花技術,再累,她也願意。
李母還不知道,自己女兒打了一通電話,兒媳婦已經決定,要派她兒子來省城接她回家了。她睡覺以前,去找小梅商量“你大蘭阿姨死活都不願意再僱別人給幹活兒,就我們兩個……我這腰,這脖子,這兩天都疼了……”
是呢,小梅也知道母親這一段時間特別勞累,記憶裡她好像從來不打呼嚕,現在,累極了,睡過去,有時候那鼾聲能把隔壁的李小梅給震醒。
“那我明天,跟大蘭阿姨去說說話,勸勸她。這錢掙得再多,也不如身體重要啊。”
李小梅很喜歡這種,母親可以耐下心來找自己商量事情的做法,一切都是心平氣和的,多好啊!
細算起來,母親自來到省城,還真的沒有像在老家小縣城一樣,發過飆呢。
“媽,別管大蘭阿姨到最後接受不接受僱人幹活這件事兒,您自己的身體一定要注意。平常別光坐著幹活兒,早上堅持去跳跳舞,扭扭秧歌兒,晚上也出去散散步活動活動。咱家裡的錢,夠花了……”
“我知道,我不缺錢,你常給我,你姐也給我,你姐夫……上次還又塞給我100呢!”
李母現在很少提,自己在縣城的兒子李國慶的名字,或許,真的是有些傷了心。
小梅張張嘴,終究沒有多勸,張若彤既然說了,那很可能哥哥很快就能到省城了,等他們母子兩個見了面,自然會有一番親熱,自己用不著做中間人勸解。
重男輕女是個病,李母就是重症患者,沒得治,別人不用瞎操心。
469李國慶來省城
應該說,李母是個幸運的母親,這輩子生了一兒兩女,個個都算是孝順。
小梅知道,哥哥一定會來,但也還是沒料想到,第二天中午,剛吃了飯,李國慶就來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