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李家有難了。李國慶下午的時候,騎著摩托車去了鄉下找大舅要求還錢。結果連口水都沒有喝到肚子裡,就狼狽不堪的回來了。
大舅說的話振振有詞:"你們家不是富的都流油了嗎?你們一個一個的穿戴的這麼好,騎摩托車、開汽車、買門面,哪裡拿不出這一萬元錢來,憑什麼到我們家來要錢?"
"因為你們家借的我們家的錢……"
"我們家要是不窮,能去你們家借嗎?我們家要是能還的上,那還用得著借嗎?你都這麼大的小夥子了,家裡都有孩子,都當爹的人了,怎麼能腆著臉到我們家來要錢?你想逼死我們一家人嗎?"
這就是李國慶的待遇,辛苦奔波一天,肚子裡不但沒有好好吃頓飯,還裝了委屈、受了窩囊氣。
他人老實,很不願意說實話讓母親跟著生氣。可是醫院裡天天得交費,還要給死者賠償,哪裡能瞞得住呢?
"也有幾家許諾了說,這兩天就給想法子湊一湊……"
李母開始低聲啜泣,然後這啜泣聲越來越大,最後演變成嚎啕大哭。
"我當初是好心好意借給他們錢的,現在怎麼這樣啊?我不求他們幫咱家,只要把欠咱的還給咱……"
李國慶嘴巴張了又張,終於還剩下幾句話,沒有忍心問出來。
他本來是想要再問一下母親,當初借錢的時候,到底有沒有讓人家簽一個欠條?難道真的一個都沒簽嗎?
肯許諾說以後還湊錢想辦法的,真的,其實都算是好人了,還有幾家是根本不認賬的。上了年紀的人來給借的,不在家,孩子直接推脫說不知道,上了年紀的人回了家也不承認了,沒有欠條,空口白牙,人家不承認你還能有什麼辦法呢?只憑你自己在本子上做個記號嗎?
面對如此糊塗的母親,做兒子的能說什麼呢?
以李國慶為首的姊妹三個,無論是在自己結婚上面,還是念書或者家裡的其他大大小小的事情,哪一個都是不想讓父母掏錢的,還要想辦法塞給父母錢,才給李母培養出了這樣一個,隨口就能往外借錢,連個欠條也不需要人家打的習慣。
在李母的哭聲裡,一直非常沉默的李父說話了:"國慶,小紅,你們也別急。這事兒是爸爸惹下的。咱賠償不起人家一條命,該坐牢就坐牢吧。"
雖然這次那三個女家屬是去重症病房那邊鬧的,而且因為李小梅直接報了警,所以李父病房這邊倒沒受到什麼沖擊。但是李父聽到了這件事兒,就馬上意識到了,對方索要的賠償款肯定不低。
現在好不容易家裡過上了好日子,三個孩子也都能和和美美的、舒舒坦坦的生活和學習,李父哪裡捨得讓他們過度為自己奔波,讓自己成為累贅呢?所以他想好了,對方要的錢數太多,他賠償不起的話,那就認罪、坐牢好了。
這其實也是一種處理辦法。家庭特別貧困的人,遇見這種事情如此選擇,倒也能犧牲一個幸福全家人。可是家裡這三個孩子,個個是孝順的,怎麼可能眼看著父親去坐牢呢?
"爸,事情沒到那個程度。咱家這幾年置辦了好幾套房子呢,我跟小梅說了,全賣了也不可惜,咱以後再慢慢掙唄。"
……
小梅這邊倒是有人來買房了,沒有預料到第一個買主,竟然是熟人,邱師傅。
"您不是有自己的裁縫鋪子嗎?"
小梅很遲疑的問道。不怪她納悶,邱師傅那間裁縫鋪子是她自己的,雖說現在生意不怎麼好了,但也不至於要出來再買新的門面房子吧?
"我想買你家那個服裝加工廠。"
355落井下石的人不可避免
邱師傅頗有一種揚眉吐氣的感覺。想當初,李小梅可是好幾次沒給她面子,要去她的服裝加工廠上班她都沒有同意。現在好了,李家放風出去,說好幾處門面都要處理掉好,好賠償人家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