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遊戲競技>我的玩家都是演技派> 第237章 戰與和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37章 戰與和 (6 / 6)

有兩個關鍵點。

第一是現實中的兩人鬥毆,與兩國相爭是完全不同的。兩人鬥毆往往會有外部力量干涉,一方不至於徹底將另一方打死;但兩國相爭,滅國未嘗不是一個更好的選項。

對於金人來說,他們的胃口是無限大的,怎麼都不可能一開打就滿足。

之前齊朝能用歲幣熬死敵國,不代表這次依舊能。就算這次能,下次多半也就不能了。

所以歸根結底,歲幣能買平安這只是當時的經驗使然,實際上說穿了,也不過是“我死後哪管洪水滔天”。

第二個道理則是,在戰場上拿不回來的東西,在談判桌上肯定也是拿不回來的。

事實上壓根沒有戰或和的這兩個選項,只有戰這一個選項。

和,是根據戰的結果來確定的最終方案。

如果戰場上打不贏,那麼主和派也只能是全盤接受對方提出的所有要求,指望著這些主和派用仁義道德和慷慨陳詞去跟金人砍價?那絕對是想多了。

可這樣淺顯的道理,齊朝的這些皇帝中,明白的卻是少數。

或者他們心裡明白,只不過就像古代謀士給君主出的上中下三策一樣,上策從一開始就是他們能力範疇之外的事情,所以壓根也不是一個可選項。

整飭軍備、抗擊金人畢竟太難了,還是賣國求安,更容易一些。

反正也都不礙著他們繼續跑過長江去繁華之地當皇帝。

楚歌偷偷打量著齊英宗,發現他看向唐欽的眼神顯然更加青睞,而對於李伯溪則是帶著些畏懼或是排斥的敵對情緒。

不過這種複雜的感情,顯然不全是處於主戰或主和的路線問題,還有其他的東西夾雜在內。

對於其他玩家來說或許意識不到這一點,但楚歌卻很清楚。

此時在朝堂中,還有另外一條看不見、但卻發揮著巨大作用的矛盾,深埋起來了。

那就是齊英宗這個兒子,與齊惠宗這個跑路老爹之間的矛盾。

而這個矛盾,也是促成靖平之變的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

此時這條線索還沒有顯現出來,但它卻是齊英宗日後一系列行為的深層動機。

------題外話------

今天給娃打疫苗去了,更新時間慢慢調整

7017k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