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你想改史,不是隻改國史就可以了,民間還有大量史料記載。這些民間的史料雖然是野史,但他們也會蒐集很多相應的資料,而且寫野史的人也有不少是德高望重、有名氣有分量的人。
“或許在未來的某天,這些野史就會跟某條出土的史料互相印證,從而實錘了正史的造假。
“所以,要想改史,那就得把野史也一併剷除掉,只留自己修訂的正史。而剷除野史,就得大規模地興起文字獄,把民間寫史的人全都抓起來殺掉,把他們寫的書全都焚燬,甚至私藏者同樣要處斬……
“只有這樣,才能徹底禁絕。
“但我們都知道,梁朝不禁私史,不限言論思想,沒有文字獄。當時的文化環境,在整個華夏古代都可以說是最為開放包容的。
“而且,如果真的抱有懷疑主義去考慮這個問題,你應該這麼想:改史的人會讓你知道他改了歷史?那他智商得多低?
“梁太宗如果真的要大規模改史,何必又在史料中留下自己要求群臣改史的記載,把這麼明顯的汙點留下來?
“相反,那些沒有找到改史記載的朝代,才更應該警惕。因為他們確實改得很用心、改得很完美,把該刪的地方都刪了,甚至還興起文字獄把民間史料全都幹掉了,經過幾十年的努力,才讓你完全找不到任何關於真實歷史的蛛絲馬跡。”
李鴻運想了想:“那《創業起居注》呢?其中好像有很多和新舊梁書記載不一樣的地方吧?”
楚歌點頭:“嗯,是的,但《創業起居注》也不見得就靠譜,因為其中也有很多用腳趾頭想都不合理的記載。
《重生之搏浪大時代》
“比如裡面記載,在雁門之圍後,馬邑戰神梁高祖,把突厥人嚇得不敢南下。‘突厥喪膽,深服帝之能兵,收其所部,不敢南入’,甚至還想對梁高祖行藩臣之禮。
“結果,第二年五月突厥人就數萬騎兵包抄太原。
“而我們知道,突厥真正不再進犯,要到大約十年後的渭水之盟了。在這十年中,突厥人幾乎每一年都要南下襲擾,而且愈演愈烈。
“很顯然,這就是毫無根據的吹牛逼了。”
李鴻運一時無言,他確實被楚歌說服了。
“那……民間對梁太宗的記載呢?”
楚歌微微一笑:“民間?民間對梁太宗的看法,比正史可要離譜太多了。
“不過卻沒有任何人對梁太宗有任何的質疑或者詆譭,反而全都是以‘聖王’看待的。
“有兩句詩,足以說明。
“‘爾來一百九十載,天下至今歌舞之’。也就是說,梁太宗去世已經一百九十年,但民間仍舊在用歌舞謳歌他的聖德。
“‘積憤有時歌易水,孤忠無路哭昭陵’。這是齊朝一位著名詩人所作,講的是梁齊兩朝的習俗,忠良受到迫害和委屈,就到梁太宗的墓前哭訴。而這時距離梁太宗駕崩已經有六百年了。
“如果梁太宗真有什麼巨大的黑料,那我覺得當時的百姓應該比現在的人更能找到,也更有理由記錄、傳播。”
李鴻運微微點頭:“那意思是說……我完全按照史料記載去通關玄武門之變就行了?”
楚歌沉默片刻:“那倒也不是。其中有一些細節,還是需要你仔細甄別、完善的。
“不過總的來說,按照這個大框架來做,應該是沒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