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狄為患,自古有之,父皇以聖武龍興、光耀華夏,精兵百萬、所徵無敵,此時不過是胡寇犯邊,尚未有大戰,便要遷都以避鋒芒,豈不要成四海之羞、百世之笑嗎?
“歷朝歷代都有勇將為國北征,兒臣為秦王,為國領兵,胡塵不息,是兒臣之過。懇請父皇派兒臣出兵,數年之內,必然將頡利之首獻給父皇!
“若是兵事不利,再言遷都未遲。”
梁高宗看到秦王到來,又聽他說反對遷都,臉色本來沉了一下。
但聽秦王說完之後,臉色卻又有所和緩,考慮一番之後說道:“善。”
以上帝視角看到這一幕的李鴻運,自己都有點為梁高祖感到羞恥,結果沒想到,梁高祖竟然還頗為受用的樣子。
什麼聖武龍興、光耀華夏?
什麼精兵百萬、所徵無敵?
那跟你有關係嗎?
不都是秦王領兵南征北戰嗎?
扣除掉秦王,你手下還有幾個能打的……
不過在梁高祖看來,這顯然都是他自己的功勞了。
從這一點也能看出來,秦王並不是那種居功自傲、沒有政治智慧的人。
古往今來的許多將領,立了戰功便立刻膨脹,目中無人,甚至連皇帝都不放在眼裡。
這種人,狂妄自大暴露出來的是政治智慧太低。
而他們的結果,往往不好。
而秦王此時的功勳雖然已經超出歷朝歷代的開國大將軍,但面對梁高祖,還是很會說話的。一通馬屁把梁高祖拍舒服了,他的建議自然就更容易被聽進去。
然而,梁高祖點頭之後,太子卻不樂意了。
“呵,昔日馬鋪之圍,也是有武將諫言說十萬眾即可橫行北狄,秦王這話何其相似!”
馬鋪之圍,乃是燕楚之交時的事情。當時中原王朝發兵征討北狄,卻被圍在馬鋪山,差點全軍覆沒。
而當時決心攻打,正是因為朝中的一些武將認為足以打贏北狄。
秦王冷然道:“形勢各異,用兵不同,太子何必將我與那些庸將相提並論!
“不出十年,我必定漠北,絕無虛言!”
梁高祖一拍扶手:“好了,你們兩個不要吵了!
“秦王,你與齊王點齊兵馬,出師豳州,擊退突厥人!”
秦王點頭:“是,父皇!”
說罷,他大踏步離開了。
齊王與其他的大臣們也各自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