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重臣、謀士,說出這種話,讓蕭瑀覺得稍微有些臉紅。
是啊,除了讓秦王去打,還能怎麼辦呢?
自從武德五年突厥開始屢次進犯,哪一次不是秦王出兵之後突厥得到訊息就退了?
然而,梁高祖卻不置可否,並未第一時間採納蕭瑀的建議。
他又何嘗不知道秦王好用?
但,此時秦王與太子之間的矛盾已經愈演愈烈,就連他這個皇帝,也能清晰地感受到秦王的威脅。
功高震主,封無可封。
所以,之前突厥人的屢次進犯,如果不到萬不得已,梁高祖都絕對不願意讓秦王出馬。
因為秦王再立戰功,太子就算是在皇帝不斷拉偏架的情況下,也已經有些頂不住了。
梁高祖沉吟片刻,然後說道:“有人獻策,說突厥之所以屢次進犯關中,都是因為子女玉帛皆在長安的緣故。
“既然如此,若是焚燬長安、不再將長安作為都城,則胡寇自息。
“朕覺得言之有理,諸卿以為如何?”
蕭瑀愣了一下,差點有點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皇帝剛才說什麼?
突厥人屢次進犯,都是因為長安有“子女玉帛”?所以只要焚燬長安、不再將長安作為首都,突厥人就不會再打過來了?
這是何等臥槽的腦回路……
一個有錢人,走夜路總是被搶,然後他的反應竟然是隻要我把錢全都扔在水裡,然後就不會被搶了?
作為一名腦子清醒的正常人,蕭瑀的第一反應當然是勸諫。
然而,殿內古怪的氣氛,卻讓他的求生欲悄然佔據上風,並未第一時間發言。
眾人沉默片刻之後,太子說話了。
“回稟父皇,臣以為此計可行。
“長安懸於突厥人的刀鋒之上,每到初秋,突厥人都可以沿著涇河河谷南下,不論他們是走太原還是走豳州,都為禍甚重。
“若是向南遷都,突厥人便不能再以長安為目標,我朝便可安枕無憂。”
齊王也點頭:“父皇,兒臣也認可此計。”
裴寂沉默片刻:“陛下若是下了決斷,便該早日實行,以免夜長夢多。”
梁高祖很高興:“嗯,很好,看來諸卿與我的想法一致。
“既然如此。
“宇文愛卿,你是中書侍郎,便由你替朕越過南山去考察樊、鄧一帶,若是有可居之地,便遷都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