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緊接著,朝中發生的事情就讓他的心情急轉直下,而且,越來越看不懂了。
前方不斷打出大捷的韓甫嶽將軍被召回朝中,沒過幾個月就被下獄。
而從獄中傳來的訊息,韓甫嶽將軍一直在被羅織罪名,雖然沒有被嚴刑拷打,但朝中以李浩為首的奸黨想要將韓甫嶽將軍置於死地的想法,已經是昭然若揭。
隗順感到胸中一股悶氣,無處發洩。
為何?
為何陛下對這些賣國奸佞熟視無睹?為何韓甫嶽將軍是國之柱石,陛下卻無由地對他產生懷疑?難道在與金人的國仇家恨面前,朝中袞袞諸公的丁點私利,就如此重要嗎?
可是,他畢竟只是一介小卒。
哪怕他心中早就已經將李浩為首的奸黨罵了一萬遍,哪怕知道韓甫嶽將軍就被關押在風波亭,可他一個小小的獄卒,又能做些什麼呢?
如果按照真實的歷史發展。
在韓甫嶽將軍被害死之後,隗順這名獄卒冒著被殺的風險,偷偷地將韓甫嶽將軍的遺體挖出來,偷走背出城外,好生安葬。
日後韓甫嶽將軍被平反昭雪的那天,隗順已經去世,但他在臨死前還是將此事告訴了自己的兒子,於是韓甫嶽將軍的遺骨才真正被遷到西湖畔埋葬。
如果不是隗順,或許韓甫嶽將軍就真的屍骨無存,無法安葬在墓中供後人祭拜了。
隗順作為一介小卒,冒著殺身之禍做出這種事情,可以稱得上一句忠義無雙了。
但讓隗順沒有想到的是,這一切並沒有發生。
因為在前幾天,他剛剛被莫名其妙地提拔為獄官。
這個任命,據說竟然是那位當朝宰執、他痛罵了無數遍的李浩,親自授意的。
此舉讓同僚看向他的眼神,都發生了一些變化。
諂媚有之,不齒有之。
幾乎所有獄中的同僚,都以為他跟李浩有所勾結,要成為害死韓甫嶽將軍的幫兇。
隗順對此感到摸不著頭腦,因為他與這位當朝宰執李浩,根本就是素不相識,甚至私下裡沒少罵這位李浩賣國。
而在今天,作為獄官的隗順接到命令,要害死韓甫嶽將軍。
那位當朝宰執李浩,則是十足的陰謀家做派,直接遣散了所有人,自己親自等在監獄外,要確認韓甫嶽將軍死了之後才離開。
當日之事,再沒有第三個人知曉。
只是事後聽說,獄中還留著韓甫嶽將軍寫下的“天日昭昭,天日昭昭!”的八字血書,李浩則是在確認韓甫嶽將軍死後,就得意地離去。
對此,真正的親歷者隗順卻諱莫如深,並在之後不久就辭官離去,隱居鄉野。
李浩將此事彙報給齊高宗,齊高宗因此而長出了一口氣。
韓甫嶽將軍的死訊傳出,百姓莫不為之哭泣;至於金國,大臣們則是酌酒祝賀、彈冠相慶。
一切,似乎都按照原本的歷史線在走。
只是無人注意到,一些小小的細節,發生了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