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淬火!
“不管做出來個什麼玩意吧,反正先做出來看看。”
李鴻運琢磨著,這玩意怎麼也能算作一把“五十煉”的寶刀了。
所謂的“百鍊”,其實就是指煉火加熱的次數。百鍊寶刀意味著要將一塊鐵反覆加熱鍛打上百次,這其中的消耗是十分驚人的,生產效率也很低,但產生的刀劍質量也會極佳。
其實,如果要精益求精的話,在這一階段還要用上類似於“三枚合”的工藝。
簡單來說,就是將含碳量不同的鋼材互相包裹起來,分別做成鋒利的刀鋒和刀身。不同的包法、結構,所產生的刀身特性也不同。但總的來說,這算是一種更高階的工藝。
對李鴻運來說,他連最基本的東西都還沒有玩明白,自然也就不配去試這種高階操作了。
再次將大致打出刀型的刀胚加熱後,直接放入冷水中驟然冷卻。
火焰、煙霧冒出,伴隨著“呲呲呲”的聲響,一次淬火就完成了。
淬火的作用是讓鋼刀變得堅韌而富有彈性。
淬火這道工序看起來很容易,但操作起來也是有難點的。
燒熱的火候,冷卻的程度,水質的優劣等等,都會有很大的關係。淬火不夠,則刀鋒不硬,容易捲刃;而淬火過頭,刀鋒會變脆,容易崩口或折斷。
而且,根據古代工匠的說法,淬火的水質也很有講究。有些水“爽烈”,有些水“鈍弱”,後者不能用來淬火,否則會把刀給毀掉。
這些內容細究的話,顯然就涉及到化學和材料學的知識了,李鴻運也沒去糾結,他知道自己不配。
好訊息就是他不需要去確定各地河流的水質,而只需要用遊戲中提供的水就可以了。
“就這樣吧,開磨!”
李鴻運指揮著工具人工匠們,把這把經過淬火之後的刀胚反覆打磨、開刃,最後再裝上刀柄。
在古代,刀匠的工作只是到做刀條這一步,淬火之後頂多再粗磨一下。之後的工序,還需要其他的工匠精細研磨、做刀柄、做刀鞘、雕刻各種裝飾零件、在刀鞘上鑲嵌或繪畫等等。
還好,這些相對無關緊要的步驟,就全都可以扔給其他的工匠們了。
李鴻運全程快進。
又是一番折騰之後,這把基本上可以說是由他自己設計、鍛造的刀,終於出現在他的面前。
想想自己花的那麼多道工序,李鴻運簡直想要吐血。
太難了!
這個試煉光是第一階段,在李鴻運看來難度就已經爆表。
真的很好奇第二階段會是什麼樣子。
當然,平心而論,這個試煉的難度不見得會超過騎兵試煉。
騎兵試煉需要的是天分,如果沒有天分的人,再怎麼努力嘗試也還是沒法通關的;但神機試煉需要的不全是天分,也有經驗、記憶力和耐心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