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經說過,若是皇帝聖明、百官廉潔,朝野風氣清朗,那麼我就可以成為不世出的賢相,為齊朝打造出一個太平盛世;可若是百官昏昏、民智未開,那麼我就只能變成禍國亂民之人,備受唾罵。
“由此看來,他是對的。
“後人在理想狀態下對新法的模擬確實成功了,可這種成功,卻有著太多的前提條件。
“若是真有這種條件,用舊法也能打造一個煌煌盛世,我又何必費心變法呢?”
穿越到皇帝和官員身上的玩家們,實際上是一種近似於策略類遊戲的理想狀態。
在策略遊戲中,玩家們隨便下達一道指令,就可以不折不扣地推行下去。
看到的所有資料都是真實的,不會有太多的迷惑選項,不必擔心一些關鍵情報是誤導。
玩家們在理想狀態下對新法的模擬也是如此。
從基層官員再到最上層的決策者,有著一個高度一致的共同目標,有著差不多的知識儲備和才華,而且這種利益高度捆綁的狀態,不會因為任何其他的因素受到影響。
但這終究是理想狀態,在現實中是永遠都不可能達到的。
現實並非策略遊戲。
在現實中,頂層設計者的每一個指令下達下去,都可能在任一層級、被任何人曲解成其他的形式,或者矯枉過正,或者陽奉陰違,讓最初的設計面目全非;
而頂層設計者從底層拿到各種反饋資料,也可能是充滿了各種虛假的資訊,或者是注水,或者是隱瞞,或者是純粹的胡編亂造。
而各級官員都是各懷鬼胎的,有人為了升遷,有人為了土地和利益,還有人則僅僅為了保住官位、不想作為……
而真正像王文川這樣,可以完全不計較個人利益、一心為公的人,永遠都是鳳毛麟角。
在這一點上,文君實的那句話,或許算是一句真正的大實話。
“務要人推行爾。”
再好的政策都要人來推行,而各層的官員就是這樣的狀態,你的新法又怎麼能推行得下去呢?
沉默許久之後,王文川感慨道:“新法未成,不冤。”
孟原向他展示了三種不同的可能性,表面上是一種寬慰,讓他看到新法成功時的美好。
但實際上,卻也是一種提醒。
這三種不同的可能性,實際上都是在解釋王文川變法失敗的原因。
權相路線,本就不是王文川所能接受的路線,而且後患無窮;
以國家手段調控經濟並非絕對不可以,但需要一定的社會基礎和科技水平,這在近千年後才可能成熟,在當時的齊朝,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或者,新法需要一整套毫無私心、如同一體的官僚系統,而這顯然也是一種極端的理想狀態,是不可能做到的。
所以,王文川徹底明白了,新法失敗得不冤。
不論讓他再重來幾次,新法多半還是要失敗的,幾乎沒有任何成功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