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應該不太可能,因為抓了馬安邦之後就一刻不停地趕路、甩開追兵,沒有時間去策反、收編一萬人。
“所以,這一萬人,只能是之前就從義軍的營地中收攏來的。”
隨著李鴻運的不斷分析,整個事件的全貌逐漸浮出水面。
虞稼軒帶著五十人去抓馬安邦,肯定不是出於對自己實力的自信而少帶了人。
之所以只帶五十人,是因為人比較少,可以麻痺馬安邦,讓馬安邦第一時間反應不過來對方是來抓他的。
想辦法混進去之後,立刻出手將馬安邦抓住,之後就挾持他,挑動營中矛盾,讓營中計程車兵沒辦法第一時間嚴防死守,找到空檔逃出來。
而後,還要做好安排。
提前定好路線,讓收攏起來的萬餘人去指定地點接應,一起前往齊朝。在路上還要安排快馬,這樣五十人就可以帶著馬安邦一路疾馳,換馬不換人,以最快的速度甩開追兵。
這所有的環節全都順利執行,才能完成在五萬人中生擒馬安邦、並將他帶回齊朝的壯舉。
一番分析之後,李鴻運基本確定了,虞稼軒必然不是靠武力生擒馬安邦的。
像很多人分析,虞稼軒比秦開雲將軍還能打,就靠著隨便拉來的五十騎兵硬是闖開了五萬金兵的大陣把人生擒抓走了……這顯然是對史料的一種誤讀。
虞稼軒確實很能打,但也沒離譜到用五十人打五萬人的地步。
史料中記載的“赤手領五十騎”,可能並不是一種誇張的描述,反而是實情。
因為當時的那種情況,虞稼軒在見到馬安邦之前不能拔劍,拔劍那不就等於正面開戰了嗎?
必然是透過“赤手”的這種行為,降低了馬安邦的警惕性,然後才成功的。
但李鴻運卻並不會因此而降低對虞稼軒的評價,反而更敬佩了。
因為這恰恰說明,虞稼軒並不是一個沒腦子的莽夫,反而是一個智慧過人而且英勇可嘉的智將型人才!
敢於冒著巨大的危險以身犯險,但同時,他又能理智地分析當前的局勢,做出最為正確的判斷,將成功率提到最高、將己方的傷亡降到最低。
這也絲毫不會遮掩他此次斬首行動的光輝。
大致捋順清楚之後,李鴻運不由得熱血沸騰起來。
他快速地完善相關細節,準備在遊戲中復刻虞稼軒的操作。
……
“有沒有人願意與我一起,生擒馬安邦,為耿大帥報仇?”
李鴻運扮演的虞稼軒振臂一呼,果然有不少人響應。
其中,就有陳世龍、張駿等義軍中的將領。
他們手中還有一千多的精銳騎兵,除此之外,還有更多的步卒。
但還是跟之前一樣,對於怎麼殺掉馬安邦為耿大帥報仇,義軍接下來又該何去何從,這兩位將軍還是拿不定主意。
所以,這件事情就看玩家扮演的虞稼軒如何決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