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中的五萬人,應該也是實打實的。但說是金營,裡面卻不見得都是金人,因為這畢竟是馬安邦自己的隊伍。
“如果是五萬精銳金兵,虞稼軒還能如入無人之境,那……無法想象。
“所以,這個軍營中,大部分應該都是馬安邦自己曾經統帥的義軍一部,其中夾雜著一些前來接管的金人士兵,以及少數幾個金人將領。
“鑑於馬安邦當時已經投降了金人,用‘金營’二字來形容他的營寨,似乎也沒什麼毛病。
“嗯……只要這軍營不是鐵板一塊,那就可以想辦法做文章了。”
李鴻運一番分析之後覺得,所謂的“金營”,實際上只有少數金人,而大部分,還是馬安邦的部下,而且這其中說不定還有很大一部分,是曾經的義軍。
畢竟馬安邦是先投靠了耿大帥然後才突然反水的。
而這種魚龍混雜的局面,就相當於是秦開雲將軍衝陣時看到的破綻,是可以利用的。
從當時的背景分析,金人雖然名義上佔領著廣大的北方地區,但人數肯定是處於少數。
所以,金人實際上是一種間接統治,是透過大量像馬安邦這樣的傀儡和投降派,來穩定局勢。
而當時金主完顏海陵剛剛篡位成功後不久,正在謀劃南下滅齊的計劃,雖然距離正式發兵尚有十年,但對整個北方的橫徵暴斂和各種苛捐雜稅,卻是一刻都沒有停止,所以才導致各地起義不斷。
也就是說,馬安邦的營中,有很大一部分人是中立派,甚至是站在齊朝這邊的。他們中的很多人,都是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和苦衷,被迫在馬安邦手下被驅使。
如果真的打起來……只要能成功地鼓動這些人,說不定就有順利脫身的機會。
這些人或許不會直接倒戈、不會直接跟著虞稼軒等人殺出去,但他們只要摸個魚、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會讓虞稼軒等人突圍的可能性大大提升。
“那麼接下來還有兩個關鍵問題要解決。
“既然是智取而非強攻,那就肯定要想一個能夠順利見到馬安邦、並且不讓他起太大疑心的辦法。只有這樣,才能儘可能地確保抓捕行動的成功率,而且在抓捕之前的環節,將損失降到最小。
“因為一旦動手抓人就撕破臉了,必然會迎來惡戰。在此之前,要儘可能地儲存實力。
“所以第一點,就是想個巧妙的辦法,見到馬安邦。
“至於第二點,就是如何確保抓人之後順利逃離。
“營中雖然有仇視馬安邦、想要歸附齊朝的人,但肯定也有許多馬安邦的心腹。敵人的勢力還是很大的。
“首先要確保在營中製造混亂,先想辦法衝出去;
“其次,抓了馬安邦之後,馬安邦的心腹和親信肯定也會追上來。要想辦法甩開追兵,否則就步了雲峰和尚的後塵了。
“史料上記載‘渴不暇飲,飢不暇食,晝夜不粒食’,出於擺脫追兵的考慮,這當然是沒問題的,但人可以不吃飯,馬卻不能不休息。
“如果戰馬真的長途賓士這麼長的距離,估計早都累死了。
“所以……要在沿途安排好馬匹?
“還有一點,按照史料記載,虞稼軒最終帶了萬餘人歸附齊朝。那麼這萬餘人,是什麼時候聚攏起來的?
“在金營中振臂一呼?召來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