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讓張樂行失望的是,捻眾雖然英勇,但卻沒多少人能攻上城樓。唯一的幾處攻上城牆的幾十名捻眾,也在城上的清軍幾名將領帶領清軍兵勇圍剿下,被一一斬殺。
一個時辰之後,捻眾便折算上千人,而毫州城卻絲毫未損,城上的清兵卻只戰死二三百人,並且,他們越戰越勇,戰力也越來越強。反倒是捻眾這邊,經過數次的衝鋒不勝,士氣衰退,戰力越來越低。
捻眾攻城的雲梯也接連不是被沸油燒燬,便是被城牆上的兵勇民壯用大石塊砸斷,原本就不多的雲梯一少,捻眾無法攀登城牆,只能團團擁擠在城門處以重木撞擊城門,卻被城樓上不斷落下的箭矢、石塊和毒水攻擊,死傷慘重。
張禹爵實在不忍心看下去,跑到還在擂鼓的張樂行面前搶下鼓棒,勸叔叔鳴鑼收兵。張樂行心頭的怒火隨著捻眾兄弟們的慘死,也平息下來,只得順勢下令收兵。
而其他三旗的捻眾,早已經退兵在一旁。他們都明白,這毫州城內的清軍,是個難啃的骨頭,看來,那名叫袁甲三的滿清狗官,還真是有很大本事。
眼見地穴之法被破壞,強行攻城又損失慘重,面對這有強兵堅守的毫州城,捻眾已萌生退意。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三名總旗主來找張樂行,建議退兵往南,先將蒙城佔領,再往東面或南面的宿州和鳳台。見三名老兄弟都有這樣的念頭,張樂行無奈只得聽從,歸整聚集捻眾,收集戰死的捻眾兄弟,退往毫州城南十餘里的三官集,準備將一眾戰死的屍體埋在此地。
捻眾其實都是本地的鄉民,五個總旗下面有大旗、小旗。每一旗都設有一名旗主,掌管著數百上千乃至上萬不等的捻眾。這是因為旗主都是以宗族、親戚、鄉里關係指揮手下的捻眾,這樣一來,手下都是親戚鄉鄰,一來無法遠離本土,二來,只聽旗主指揮,各旗間難以共處,更別說無法形成合力對敵了。
不過,因為戰死的都是毫州的捻眾,按照本地的規矩,下葬的“義地”要選擇一處傍水的風水妙地,因此,張樂行他們率領捻眾趕到三官集才尋到這樣的“義地”。
經過一日的休整,剛剛把戰死的兄弟安葬好,軍中糧食已經不多了,張樂行準備領捻眾前往東南面的義門集搶掠一些糧食,正要出發,忽然聽到身後毫州城方向隱約傳來陣陣轟隆的炮擊聲。張樂行覺得奇怪,便下了原地警戒。
半個時辰後,幾名探馬飛奔而來,大聲稟報道:“稟盟主,毫州城西邊出現大股軍隊,頂著紅底黃五星的盤龍大旗,似乎是南邊來太平聖國的討虜軍。人數約有一萬餘人,將毫州城圍住,二話不說便開始攻城。”
張樂行大吃一驚,這幫討虜軍來得好快啊!昨天還只是聽信使說有一支姓彭的將領率領的萬餘討虜軍要經過毫州境內去攻打菏南的歸德府,沒想到,今天便已抵達毫州城,還直接攻起城來?
不過,似乎有好戲看了。那城中的滿清狗官袁甲三甚為了得,善於帶兵守城,自己近二萬的捻軍精壯攻城,都是損兵折將的慘敗而退,看看他們這幫外地人,如何吃苦頭的!正好,還可以看看這幫南蠻子的戰力到底怎麼樣!
於是,張樂行決定下來,多停留一天,看看兩軍勝負情況。
喜歡這個天國不太平請大家收藏:()這個天國不太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