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咸豐便對各地兵力和將領以及主要地方大員進行了一番佈置。
因蒙古東北部的昭烏達盟和哲里木盟兩地已經出現上萬的蒙古旗民和漢奴叛亂,咸豐調已經降職為國公的僧格林沁,率領二萬蒙古騎兵去兩盟平息叛亂。
當然,作為安撫,咸豐恢復僧格林沁的原本世襲的蒙古郡王爵位。僧格林沁出身博爾濟吉特氏,算起來,是咸豐養母、當今康慈皇太后的侄子,襲科爾沁郡王爵位,咸豐如今覺得漢人已經不可信,只能更加倚重滿旗人和蒙古族人了。
當初只因盛京將軍奕興參奏彈劾僧格林沁和勝保兩人,放脫長毛賊酋秦日綱和一干賊兵,致使遼東的金州和復州、熊嶽、蓋州等地被長毛賊兵攻陷,咸豐盛怒之下,詔令將僧格林沁的郡王爵位革除,連降三級,而將勝保貶為普通侍衛,貶去新疆。
不過,事實上,沒過多久,經過一些王公的求情,咸豐便又改變了主意,畢竟朝廷能用的戰將已經不多了,便將兩人都賦閒在京師呆一段時間。
如今卻又將兩人都重新啟用。先前已經恢復勝保的內閣學士職務,並加封都統,任命其為欽差大臣,專治黃淮軍務,會同汕東巡撫崇恩,一起領兵堵截從京杭大運河北上的粵賊。
今日,不但重新恢復僧格林沁的原本世襲的蒙古科爾沁郡王爵位,還加封其為博多勒噶臺親王,命其平定昭烏達盟和哲里木盟兩地的蒙古旗民叛亂。
咸豐懷疑,昭烏達盟和哲里木盟兩地的蒙古旗民暴亂,就是因為有自己將僧格林沁革除爵位的原因,他才如此加以安撫。僧格林沁本是科爾沁左翼後旗出身,科爾沁草原已經是哲里木盟的最大部落,透過加封僧格林沁,想來應該可以將這兩處向來屬於僧格林沁勢力範圍的盟給拉回來。
同時,咸豐又接連下旨,將陝甘總督易棠調回京師,出任太子太保、協辦大學士,陝甘總督的職位暫由鑲藍旗出身的西安將軍扎拉芬兼任。
調任陝西巡撫王慶雲回京師,任太子少保,其陝西巡撫職位暫由旗人陝西提督桂明兼任。汕西布政使郭夢齡也被調任至京城,充作御史。
咸豐又下令,調任欽差辦理青海蒙古番子事務大臣吳必淳,也就是青海辦事大臣,回京述職,其職務由正藍旗人東純接任。
至此,除貴州巡撫蔣蔚遠算是漢人外,其他的所有滿清總督、巡撫大員,全部為滿旗或蒙古旗人,而即便是貴州巡撫蔣蔚遠,雖然是漢人,但也是滿清漢軍鑲藍旗的漢人,其實,也算是旗人了,才得以沒被罷免。
次日,體仁閣大學士祁寯藻自請辭官,咸豐竟然只稍加挽留,便當場同意下來。
一時間,大清整個朝廷都震盪起來!
已經很明顯了,皇上對漢官極度不滿,已經到了完全不信任的地步,才會提前將各地總督乃至各省的巡撫大員全部更換為滿蒙旗人。
陝甘總督易棠和陝西巡撫王慶雲,堂堂從一品和正二品地方大員,竟然被調回京師,分別充任太子太保和太子少保,雖說級別還是一致,並沒有貶低,但誰不知道,當今皇上根本就還沒有一個皇子,何來太子一說?這已經非常明顯了,所謂的太子太保和太子少保一職,完全是個擺設,用來安置兩人而已。
一時間,工部尚書兼軍機章京的彭蘊章和軍機大臣杜翰,兩人作為皇上跟前的當紅漢官,競相被在京的漢官們前來拜訪,打探朝中動向。
彭蘊章的尚書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