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這個天國不太平> 第八十四章 正和鋼鐵廠(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八十四章 正和鋼鐵廠(下) (1 / 2)

(感謝月出黃昏後大大的打賞!)

俗話說,趁熱打鐵,鍊鋼更是要成鐵熱,尤其還是鐵水的時候。

該選取哪種鍊鋼的工藝呢?馮雲山不由陷入困難中。鍊鋼的工藝原理,對於馮雲山來說,還真不是什麼難題。但關鍵是,在這個還沒有工業基礎的時代,再好的工藝也沒有用武之地。

就比如說,氧氣轉爐鍊鋼工藝,是馮雲山知道的一百多年後最先進的鍊鋼工藝了。但是,馮雲山不由苦笑。知道也沒用,因為目前哪來的大量的工業氧氣?空氣壓縮分離技術,將氮氣和氧氣分開,就目前的條件來說根本就無法實現。所以,沒有氧氣,這個鍊鋼工藝再好也是白搭。

再次一點的電爐鍊鋼,還是用不上,沒有電啊。

剩下只有兩樣了,空氣轉爐鍊鋼法法和平爐鍊鋼法。轉爐相對來說更省事情,直接往爐內的鐵水吹入空氣便可,在轉動爐子,分別將上面的爐渣和下面的鋼水倒出即可。可關鍵是這麼大的爐子,要讓他轉動起來,馮雲山自問自己還無法辦到,還是等哪天能加工大型滾軸,能製造承受上萬斤重的滾動軸承和軸,再說轉爐的事情。最後,馮雲山選擇的是用鹼性耐火磚建造平爐的方案,能不能成,老實說,他心裡也沒底。不過,這平爐鍊鋼的工藝還是這個時代最超前的鍊鋼工藝,如果馮雲山沒記錯的話,還要二十年,歐洲才會找到這個方法。方法是對的,就看造出來,能不能實現吹氧除炭功能,試試效果怎麼樣。

馮雲山當即讓宋礦頭大名宋鐵生的中年漢子帶領工兵營的工匠和牌尾們,就在正和鍊鐵廠內,緊靠著鍊鐵高爐的鐵水排放口,造了一個不大的兩層爐子。這邊是所謂的平爐了。

這個爐子也就一間小的屋子大小,上面一層為進鐵水的反應爐,包括熔鍊室、爐頭和通道,下面一層為加熱爐,用來給上面的反應爐加熱升高溫度的。

馮雲山採用的平爐是直接一次性到位的鹼性平爐。最關鍵的熔鍊室的爐底和爐壁,全部採用鹼性的白雲土、粘土混入石灰等進行鋪底,再以耐火磚鋪設。

爐底外邊是爐牆,前牆設有爐門,後牆設有兌鐵水口、出渣口和出鋼水口。

因為高爐鍊鐵的鐵水才一千二百度,經過通道後再進入熔鍊室,便會冷卻到一千一百來度。而鍊鋼的鋼水卻需要將鐵水加溫到一千五百度左右,因此,最為關鍵的還是加熱爐能不能將反應爐裡面的熔鍊室加熱到一千五百度以上。

幾天後,平爐造好了。

那邊,馮雲山讓高爐鍊鐵開了起來,同時平爐鍊鋼裝置的加熱爐也用焦炭鼓風進行加熱。高爐生產出鐵水後,直接轉入平爐的熔鍊室,鼓風機吹入空氣進入陶瓷官道,伸入熔鍊室的鐵水內鼓風,同時,在平爐頂投入早就準備好的石灰等物,作為造渣材料。最後再加入了一些矽酸鐵鹽作為脫鹽劑。

經過一天的忙活,馮雲山已經沉沉睡去,正香,宋鐵生急忙跑來,親衛叫醒馮雲山。

“聖王,鋼水煉出來。果然比生鐵強多了,又結實又有韌性。不過,好像還是差點火候。”

馮雲山一骨碌爬起來,急忙和宋鐵生一起來到平爐鍊鋼場地,見已堆了幾塊還沒冷卻的鋼錠。宋鐵生挑了塊細小的鋼棍,讓幾名工匠,掄大錘砸在上面。剛開始,鋼棍只是變彎曲了,再一用力,突然鋼棍就直接斷裂了。

馮雲山摸著斷鋼棍,其斷口呈黑色,顯然是鋼材中含石墨過多,炭含量超標了,產生黑脆現象。炭含量過高,那不還是生鐵嗎?忙活幾天,生鐵中的含碳量還是沒降下來,看來是氧氣不夠,沒有將炭除出來。

馮雲山分析,產生這個的原因,要麼就是氧氣不夠,也就是吹入的風不夠,要麼就是溫度不夠,反應的鐵水沒有達到鋼水的一千四五百度的溫度。不過,風不夠還能再增加人力鼓風,溫度不夠可就難辦了,隔著一層爐底溫度傳不到反應爐裡面去。馮雲山知道後世用的平爐鍊鋼,提高溫度的是直接在加熱爐用煤氣或者重油直接點燃,把火焰送入反應爐中,提高其爐溫,而現在自己沒有煤氣和重油。

馮雲山苦惱著。

有了,先前那個煤礦旁邊不是有個土法煉焦作坊嗎?馮雲山記得,煤炭煉焦會產生煤氣,用這個煤氣來加熱反應爐,不久可以提高溫度到一千五百度以上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