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雲山要求,新鑄的火炮按照口徑大小,統一標準,不再用尺寸衡量,換算成厘米。最重要的,炮管口徑和炮子的吻合精度要高。炮子要塞入炮管,肯定是要比炮管口徑略小,太大或者一樣就難以塞入,但過小又會造成縫隙過大,火藥爆炸後的高壓煙氣大量洩漏,造成炮子發射無力。
沖天炮,大的口徑統一為21厘米,全長70厘米,重約700斤,配以四輪木製炮車承載。此炮只適合城頭或山頭固定防守。小的口徑統一為8厘米,全長54厘米,重約180斤,可抬可拉,配以木架支撐,適合野外作戰。
普通火炮,大的口徑移動不便,並沒鑄造,只是中小口徑,分為口徑11.5厘米、8厘米、6厘米三類。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餘火炮因無參考,道州城內工匠水平低下,無法自制。馮雲山本身也不擅長武器研究,加上精力有限,便暫時作罷,等接觸洋人,從他們身上再想辦法得到最新式的火炮吧。
而廖大妹遵照聖王要求,組織繡錦營,並開出適當工錢召集城中民婦,一道縫製黃、紅、藍、青色四色軍服以壯軍容。前期太平聖軍因為是牌尾的後軍組成,根本沒有統一的服裝,最多頭系紅布包頭,後面加入的天地會眾等民壯更加是衣著五花八門,甚至有些連紅頭巾都沒統一。
從後世過來的馮雲山心裡清楚,軍隊服裝看起來只是一件衣服的小事,其實遠非如此。軍隊,是一個戰爭團隊,需要一股氣勢,而服裝的統一,是最簡單也是最有效提升這個團隊精氣神的方法。戰場上,服裝統一的話,戰友一眼便知,不但能相互支援,還有種一起戰鬥的氛圍。對於指揮官,也是能立即判斷敵我優劣,調配兵力。相對於外部民眾,統一服裝的一支軍隊,給人以強大的視覺衝擊,有極強的震懾力。
現在,太平聖軍已經開始壯大,有一塊地盤,又繳獲些布料,是時候統一軍服了。這個滿清時代,都是以黃為尊,馮雲山也不能標新立異,儘管骨子裡,他更喜歡紅色一些。於是,聖王御林軍配以橙黃軍服,後勤軍配以淺黃軍服,聖一軍配以赤紅色軍服,聖二軍配以藍色軍服,聖三軍配以青色軍服,加以區分。
“還是要趁太平軍主力在長沙吸引清廷注意力的時候,加快自己的發展。要不然......原以為自己穿越過來,有著比這個時代多出160年的知識和眼光,發展起來輕而易舉,現在想要著手,才發現根本不是那麼回事。這是整個一連串的系統工程,就算我知道航母圖紙,也無法制造,首先連塊厚鋼板都無法造出,更別說無縫壓力鋼管、工業齒輪之類的了。”
“不說別的,連夏塞波步槍這種我即便有點了解,也無法生產出來。起碼,連火帽裡的雷汞就沒辦法研製,用硝酸和水銀反應生產硝酸汞,再加入酒精,稍稍加熱,繼而生成雷酸汞。不說這個溫度現在這個時代無法控制,稍低反應不徹底,高了又隨時有爆炸的風險。單說這個硝酸,目前也無法大量製備,以現在的條件,無法電離,就要先製造出濃硫酸,才能利用硫酸製造硝酸。等有了硫磺礦,倒是可以研究下,老師講過的那種古老的鉛室法來制點濃硫酸看看。”馮雲山一邊自嘲著,一邊盤算。
“報聖王,寧遠羅將軍又傳來急報!”親衛卒長林始發敲門。
“拿來,我倒看看這個羅大綱又有什麼急訊送來。”馮雲山有點奇怪,今早剛接到攻克寧遠的戰報,這才過去一個多時辰,又有新情況了?
接過信報看了看,馮雲山不禁大笑。
“太好了,剛想瞌睡,這大綱兄弟就送來枕頭了!”馮雲山見林始發莫名其妙的看著自己,不明白的模樣,也不解釋。
羅大綱的急報,說的是探知桂陽郴州清軍兵力空虛,他同林鳳祥、李開芳分三路進軍桂陽郴州之事。另外,又提到得知桂陽城郊有硫磺礦和清軍的火藥工場的訊息,還有寧遠和藍山兩縣交界的九嶷山裡發現硝石礦場的訊息。這幾大訊息連環衝擊,將馮雲山樂的是差點蹦起來,礙於林始發在身邊,為了保持聖王的光輝形象,才強忍住。
不過,馮雲山覺得這幾樣事情都關係重大,甚至比攻克個縣城還重要。桂陽郴州之地,本就是馮雲山的重點目標。歷史上,太平軍在那裡招募的礦工組建土營,精通地道爆破之法,可是太平軍後來一路攻克武昌南京的關鍵力量。還有郴州一帶的天地會眾上萬,久與地方清兵周旋,鬥爭經驗豐富,也是一股精兵,不容有失。
作為工科出身的馮雲山,對桂陽這個聞名於世的千年礦都,早就知曉,更別說現在又發現硫磺這樣難得的礦產。當下,馮雲山放棄本想去永州府城的打算,決定領兵親至桂陽。
喜歡這個天國不太平請大家收藏:()這個天國不太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