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動了心思要去趟桂陽,順便去九嶷山裡見見那裡的硝石礦,馮雲山便著手處理下道州的事務,要做準備了。
羅大綱在急報裡說的那個關姓把總,認識西洋人和他學生的事情,馮雲山也很有興趣,專門叮囑親衛林始發,等關姓把總一到道州,便馬上帶來見見。
或許,透過這個關把總,能聯絡上洋人。再透過洋人,不管是直接購買武器裝備也好,購買圖紙也罷,甚至直接請幾個西洋技師來這邊實地指點,幫忙改良武器裝備,都是很不錯的。
目前,太平聖軍這邊,缺的就是近代工業發展起步的基礎,後期方向和宏觀瞭解,相信這個世界沒有人能比他更清楚。
讓人叫來謝享才和何見機,兩人都是聖殿簿書,也就是馮雲山的秘書長,馮雲山有任務便佈置給兩人,他們再去安排實施。所以,兩人的明面上地位並不太高,但實際權力很大,因此,馮雲山便也運用國企裡的那套競爭機制,讓兩人相互牽制,平衡兩人的實權。總的來說,因為謝享才是教中老人,馮雲山又曾經不惜情面救他一命,何見機新投之人,自然自覺地位稍低。
讓謝享才操辦的是,起草和釋出聖王嘉獎文書,嘉獎攻克永州、寧遠城的一干將士們,連同上次攻克江華永明二縣,防守劉長清以及防守江華城的功勞,一併嘉獎。對立下軍功的前線將士,按照羅大綱等主將的推薦,馮雲山再權衡稽核一番,達到軍功累積條件的,進行晉升,更換官照。
首先對全體聖軍將士,尤其是前線參戰將士進行嘉獎!對犧牲將士、重傷將士,按照聖軍的撫卹補償標準,進行撫卹和補貼。
其次,晉升偷襲永州府城立下頭功的聖二軍軍帥陳德風,累積防守劉長清軍功,升兩級為土一總制;水一總制蘇三娘協助攻陷永州城,立大功,累積防守劉長清軍功,升一級為水一副將軍。
晉升破襲三縣的金官副將軍羅大綱二級,提為殿右二指揮;聖一軍軍帥陸順德晉升為金一甲一監軍,聖一軍師帥羅瓊樹提升為聖一軍軍帥。
升防守劉長清奪得首功的炎官副將軍李開芳為炎官正將軍。因功累積,升盧七為永州府總制。
林啟榮因守衛江華城及處置城內鄉紳有功,連升三級,破格晉升為江h縣署理監軍。
陳玉成因破寧遠城,獻策有功,連升二級,破格晉升為師帥,接替羅瓊樹聖一軍師帥一職。
餘下一干卒長、兩司馬、伍長及聖兵,按軍功大小,均有封賞,由每軍的聖教教長適量分配。
其餘林鳳祥、譚紹光、鄭元伯、何賤苟、蔣天益、何祿、羅飛德等雖有軍功,但累積不夠,暫不提升,後有軍功,再行封賞。
而給何見機的任務,則是對道州一州之地,進行摸底,以戶口為單位,統計道州人口和田地面積、歸屬。這是一項非常繁雜的工作,光何見機肯定不行,馮雲山是讓他去組織發動各村寨的鄉民,進行清查,監察營派軍士配合。有了基礎資料,馮雲山下一步進行土地改革政策,就有了依據。
何見機又稟報了道州及江華永明三地的近期招兵情況。道州又有三千餘名青壯加入聖軍,永明有一千六百餘人加入聖軍,最多的反而是江華。
自從上次王氏兄弟叛亂被鎮壓後,江h縣境內,縣城有林啟榮的恩威並施;而外部,江華與廣西的邊境,有羅瓊樹率領的三千聖一軍將士駐守江華通往富川的關隘黑嶺衝。太平聖軍在江華附近聲威大振,特別是聖軍釋出的《奉天討胡檄布四方諭》檄文,經過聖軍細作四處散發張貼,已廣為散佈,在糊南廣西邊境一帶流傳得無人不知曉,諸多反清義士和天地會眾紛紛結伴而行,前往江華投奔聖軍。
也就十來天時間,羅瓊樹所在的黑嶺衝關隘已經收納來投的聖軍四千餘人,都是從江華南面的廣西富川、賀州、連州等地而來。
馮雲山聞知,也是一陣驚喜!命人傳令將三地的新投將士彙集到道州,以便進行操練,同時也感化收心,讓新投之人徹底融入聖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