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史事講將2隋唐五代> 第三章 總鎮西川——韋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章 總鎮西川——韋皋 (1 / 2)

韋皋,字城武,京兆府萬年縣人,唐朝中期名臣、詩人。出身東眷韋氏郿城公房,排行第二十三。唐代宗時任建陵挽郎,轉調華州參軍,歷佐地方使府,累官至殿中侍御史、署隴州行營留後事務。涇原兵變時,韋皋起兵舉義,力抗叛軍,被唐德宗特授為奉義節度使,入朝為左金吾衛大將軍,出任劍南西川節度使,總鎮川蜀。以功加官至同平章事、中書令、檢校太尉等,封南康郡王,世稱“韋南康”。韋皋去世,年六十一,獲贈太師,諡號忠武。

韋皋,剛出生一個月時,家裡召叢集僧會餐,以示慶賀,有個異族僧人,相貌特別醜陋,沒有召呼他自己就來了,韋家的僕人都很生他的氣,讓他坐在院裡的破席上。吃完飯後,韋家讓奶媽抱出嬰兒來,請群僧為他祝福,那位胡僧忽然走上臺階來,對嬰兒說道:“分別已久,你可好嗎?”嬰兒的臉上似乎有很高興的神情,眾人見了都很驚異。韋皋父親說:“這個小兒降生才一個月,師父怎麼說分別很久了呢?”胡僧道:“這不是施主所能知道的。”韋皋父親一再追問,胡僧才道:“這個小兒乃是諸葛武侯的後身呀!武侯生當東漢末年,是西蜀的丞相,蜀人長久受到他的恩惠。如今他又降生在世上,將來要為蜀門之統帥,而且受到蜀人的祝福。我從前住在劍門,與這個小兒很友好,如今聽說他降生在老韋家,所以我才不遠而來。”韋家聽了他的話都感到很奇異,於是便以“城武”做韋皋的字號。

涇原軍發生譁變,唐德宗李適從京師長安出逃往奉天,鳳翔兵馬使李楚琳趁機殺死張鎰,率鳳翔軍叛變,歸附於叛軍首領、前太尉朱泚,隴州刺史郝通亦投奔李楚琳。韋皋面對危局,鼓舞部眾,勵以忠誠,叛將王文企圖引誘韋皋一同叛亂,韋皋作緩兵之計,表面上禮遇王文,將其遣回,趁機派部將高光儀前去探查敵情。不久後,新、興二州的將軍王震舉鎮歸順韋皋,使之軍容愈加壯盛。

朱泚從盧龍軍入朝時,曾命盧龍甲士隨同入京,他卸任鳳翔節度使後,留舊部牛雲光等五百人戍守隴州。待到朱泚圍攻奉天時,牛雲光謊稱患病,表面上請求韋皋統軍,暗中卻在策劃叛亂,企圖生擒韋皋以投靠朱泚。韋皋的部將翟曄得知此事後,便請他早做準備,牛雲光知道事情洩漏,便率部投奔朱泚。行至汧陽,遇見朱泚的家奴蘇玉攜帶著授韋皋為御史中丞的命令,蘇玉勸牛雲光回軍隴州,先觀察韋皋的態度再行圖謀,牛雲光同意,回師隴州,受到韋皋的禮待。

韋皋先接受了朱泚的詔書,才詢問牛雲光去而復返的原因,牛雲光答道:“原先不瞭解您的心意,所以偷偷離去;知道您有新的任命,如今才又回來。希望和您一道盡力奠定功勳,同生共死。”韋皋假裝大喜,對牛雲光說:“肩負大任的人若不懷欺詐,就請交出甲仗,使城中的人免去疑懼,方可入城。”牛雲光輕視韋皋是書生,便將甲仗盡數交出後入城。次日,韋皋在郡府中暗伏甲士,邀請叛軍諸將赴宴,酒過一巡,伏兵齊起,將叛軍全部殺死,牛雲光、蘇玉被斬首示眾。朱泚又派家奴劉海廣任命韋皋為鳳翔節度使,韋皋將劉海廣等一併斬殺,只留下一個隨從回去報信。

德宗下詔任命韋皋為御史大夫、隴州刺史,特設奉義軍,任韋皋為奉義軍節度使,以示表彰。韋皋派他的堂兄韋平和韋弇相繼進入奉天城,城中的人聞知韋皋有準備,士氣倍增,“不復有西面之憂”,韋皋在庭中築起高臺,塗抹牲血,與將士盟誓道:“上天不憐恤百姓,國家多難,叛臣伺機盜佔宮廷,而李楚琳也煽動兇徒,攻陷城邑,所施殘酷暴虐,延及本使,既然不能侍奉皇上,又怎能體恤百姓。我因此心情憤激,沒有安寧的閒暇,誓和大家一起竭誠擁戴王室。凡是和我一起盟誓的人,同心協力,順天行事,掃除頑兇,先祖在天之靈,必會在幽冥中讚賞。言辭誠信則志同道合,正義相感則心齊力協,粉骨碎身,決不回頭。若有改變心志的,神靈將擊殺他,禍及子孫,決無族類遺存。皇天后土,當驗證此言。”之後又遣使向吐蕃求援,德宗加授韋皋為檢校禮部尚書。

韋皋官拜檢校戶部尚書,接替張延賞出任成都尹、御史大夫、劍南西川節度觀察使。吐蕃發兵十萬入侵西川,又徵調與自己和好的南詔兵力數萬,屯於瀘水之北。韋皋明白南詔正在猶豫,遂派遣判官崔佐時前往南詔國都羊苴咩城,施行反間計,勸說令他們歸順王化,以擺脫吐蕃的控制。南詔王異牟尋欣然接待,崔佐時代表朝廷請他們同吐蕃絕交,派遣使臣向朝廷進貢。

韋皋讓東蠻首領驃傍、苴夢衝、苴烏等相繼入朝,南蠻自巂州陷落後,成為吐蕃的臣屬,繼絕朝貢前後共二十餘年,到這時又重新通好。吐蕃因東蠻諸部相繼朝貢於唐,開始懷疑南詔,派兵兩萬屯於會川,以斷絕南詔至西川的道路,南詔方面大怒,於是撤兵回國,堅決歸順唐朝之心。吐蕃分兵四萬攻兩林、驃旁,三萬攻東蠻,七千入侵清溪關,五千入侵銅山。韋皋派黎州刺史韋晉等與東蠻聯兵抵禦,敗吐蕃於清溪關外。吐蕃再以兩萬兵力攻清溪關,一萬兵力攻東蠻,韋皋命韋晉鎮要衝城,都督諸軍防禦,嶲州經略使劉朝彩出清溪關,連戰吐蕃,大敗其軍。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兩爨蠻大鬼主苴那時部族斷瀘水橋,進攻吐蕃,並向西川方面請求援軍,韋皋派遣大將王有道挑選精兵兩千人進入吐蕃境內。王有道與爨蠻合兵,在前巂州的臺登北谷將吐蕃的青海、臘城兩節度打得大敗,斬殺二千人,生擒籠官四十五人,繳獲牛馬、鎧甲眾多,吐蕃士兵墜崖而死的不計其數,吐蕃大將乞臧遮遮、悉多楊朱及論東柴等為劍南軍生擒。乞臧遮遮驍勇非常,長期成為邊患,自他被擒後,吐蕃的城邑柵寨沒有不投降的,幾年之後,劍南軍終於收復了巂州。史稱此役之後,“西南少安”,韋皋因戰功而被加授為檢校吏部尚書。

東蠻擁地二千里,有精兵數萬,南倚南詔,西結吐蕃,成為唐朝西南的大患,韋皋出鎮西川后,能招撫東蠻諸部,故而使其為劍南軍所用,屢戰有功。後來,德宗所封的東蠻首領、懷化王夢衝又與吐蕃結盟,韋皋派巂州總管蘇峞召來夢衝,責備其叛亂之事,斬之於琵琶川,立他人為首領,使“蠻部震服”。此後,韋皋在資州建置安夷軍,以約束、制衡諸蠻,在西山修築龍溪城,以接納並保護投降的羌蠻。

為加強西北邊防,朝廷命各鎮合力修築鹽州城,因為擔心在修築過程中遭吐蕃偷襲,德宗命涇原、山南及劍南諸鎮出兵牽制吐蕃。韋皋得詔,命大將董勔、張芬從西山、靈關出兵到達南道,攻破峨和城、通鶴軍、定廉城,越過的博嶺,包圍維州,進攻棲雞,陷羊溪等三城,攻取並焚燬劍山屯。吐蕃南道元帥論莽熱沒籠乞悉蓖率兵前來援救,又被擊敗,死傷數千人,董勔等趁勢再佔領白岸。同時,南詔又在神川、鐵橋大破吐蕃,“俘馘三萬,降吐蕃首領論乞髯湯沒藏悉諾硉”。

鹽州城築成,德宗令韋皋收兵,在此次出兵過程中,劍南軍立功最多,一除吐蕃堡柵五十餘處,韋皋因功而晉封為檢校右僕射,封扶風縣伯。他招撫西山羌蠻中的女、訶陵、南水、白狗、逋阻、弱水、清遠、咄霸等八國的酋長,使其入朝進貢,隨後又派幕僚崔佐時自石門關前往雲南,開通石門南道,再次恢復了與南詔的聯絡。朝廷加授韋皋為統押近界諸蠻、西山八國及雲南安撫等使,又升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成為使相,韋皋奏稱收降羌蠻七千戶,派兵收復巂州城。

韋皋結好南詔,贈給大量資財,又向其傳授戰陣文法,唐文宗時的劍南西川節度使李德裕認為韋皋此舉“啟戎資盜”,養成癰疽,在他任內尚未潰決,至李德裕的前任杜元穎鎮劍南時,南詔乘隙入侵,長驅深入,塗炭生靈,焚蕩無遺。

韋皋調兵遣將,屢次在黎州、巂州擊敗吐蕃的軍隊,在巂州時還生擒吐蕃大籠官七人,繳獲大量馬畜、器械,吐蕃贊普聞訊大怒,大規模擴充兵力,修築堡壘、建造舟船,以圖謀入侵,韋皋將這些圖謀一一挫敗,並攻克末恭、顒二城。吐蕃酋帥兼監統曩貢,臘城等九地節度使、籠官馬定德以及他的八十七名大將率領整個部落前來投降,馬定德有謀略,熟知兵法和山川地形,吐蕃每次用兵,馬定德常乘坐驛車前往計議軍事,吐蕃軍中諸將都向他稟報既定方案。至此,他才因數次用兵不利、懼怕罪罰而歸順朝廷。

吐蕃在昆明城所管領的磨些蠻又有一千多戶投降,贊普因其部眾潰散,便侵犯北方的靈州、朔州,攻陷麟州,德宗派遣使臣到成都府,命令韋皋再次出兵深入吐蕃境內,以作牽制,韋皋分命各軍約五萬人出擊:

鎮靜軍使陳洎等率領一萬名士卒從三奇路出兵;

威戎軍使崔堯臣率一千名士卒從龍溪石門路南的無衣山出兵;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