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史事講將2隋唐五代> 第四十八章 平定河中——馬燧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十八章 平定河中——馬燧 (2 / 2)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田悅召集敗兵一千多人逃往魏州,到了城門口,守將李長春關閉城門不接納。過了很久,追兵未來,到天亮,才接納田悅,田悅進了城,殺死了李長春,親自據城防守。幾天後,李再春以博州投降,田悅的哥哥田昂以洺州投降,王光進以長橋投降朝廷,田悅派符璘、李瑤帶五百名騎兵送淄青軍返回淄青,符璘、李瑤乘機前來投降馬燧。

魏州原來引御河進城向南流,馬燧命堵塞河口,河水斷流,城中更恐慌了,田悅就派許士則、侯臧步行走小路勸說朱滔、王武俊,借兵援救。當時,王武俊已殺死李惟嶽,將頭送到京城,德宗任命王武俊為恆冀都團練觀察使,王武俊的同僚張孝忠已任義武節度使,王武俊僅任觀察使,又分割趙、深兩州為一鎮,任命康日知為觀察使,因此非常不滿,加上平日輕視張孝忠,對官職比他低感到羞恥。朱滔討伐李惟嶽,攻下了深州,要求將深州隸屬與幽州鎮而沒有被允許,也不滿,因此朱滔、王武俊合謀救援田悅。田悅倚仗兩處援兵,又派出兩萬軍隊背城列陣,馬燧和各軍又打敗了他。

朱滔、王武俊聯軍五萬來救援田悅,到了城外,諸將準備退兵,馬燧堅持不讓,德宗派朔方節度使李懷光率朔方軍步騎兵一萬五千人增援馬燧。李懷光所部也抵達,李懷光有勇無謀,大軍抵達當天,沒有休息,堅決要求與朱滔等會戰,唐軍戰敗。田悅等挖開河堤用水淹馬燧等人的軍隊,馬燧等兵敗糧少,馬燧和各軍退駐魏縣。德宗下詔加封馬燧為魏州大都督府長史,兼任魏博貝四州節度、觀察、招討等使。

田悅、朱滔、王武俊軍也到了魏縣,與唐軍隔河對峙,三位叛將在魏縣軍營中互相推讓王號:朱滔稱冀王,田悅稱魏王,王武俊稱趙王;又派使者去淄青李納那裡,李納稱齊王。四鎮一起推舉淮西節度使李希烈為天下兵馬元帥、太尉、建興王,都建署封官,像唐初行臺官制,官名有很多怪異的,但不敢自立年號。五王相互勾結,意圖顛覆唐朝,黃河南北混亂,盜賊橫行;馬燧等雖然效忠唐朝,最終沒能平定叛亂。

涇原軍隊佔據京城,德宗逃到奉天,馬燧率軍回到太原,有議論說:“馬燧如乘田悅洹水戰敗,合力進攻他,當時城中敗兵不到兩、三千人,都受傷躺倒,日夜等待投降;馬燧與李抱真不和,拖延不進攻叛軍,以至三位叛將勾結起來,至今仍是禍害,責任在馬燧。”馬燧到了太原,派行軍司馬王權率兵五千去奉天,又派兒子馬匯和大將的兒子與他們同去。在中渭橋紮營,等到德宗繼續逃往梁州後,王權、馬匯領兵回到太原。馬燧因晉陽是唐朝開創之地,考慮城東平曠易遭攻擊,當時國中動盪,北面邊境多次出現緊急情況,於是引晉水架槽流到城的東邊,蓄水成為護城河,叛軍來了可省去守城兵萬名,又引汾水繞城而流,多造池塘,種柳樹加固圍堤。不久又兼任保寧軍節度使。

馬燧升任檢校司徒,賜爵北平郡王,德宗回到京師,加封馬燧為奉誠軍及晉絳慈隰節度並管內諸軍行營副元帥,命他和侍中渾瑊、鎮國軍節度使駱元光一起去討伐河中。李懷光叛據河中,馬燧派人招降他,李懷光妹夫要廷珍據守晉州,衙將毛朝鰎據守隰州,鄭抗據守慈州,都相繼投降了馬燧。王武俊從魏縣回到封地,雖然放棄了王號,但仍舊圍攻趙州不止,康日知無法抵抗,想放棄趙州,馬燧奏本說:“可以下詔讓王武俊和李抱真一起進攻朱滔,將深州、趙州劃歸王武俊,請求改封康日知為晉慈隰節度使。”康日知還未到,三州都已投降了馬燧,因此又加封馬燧為晉慈隰節度使。馬燧就上表把三州讓給康日知,並說如因投降他就封給他,怕以後有功勞的人效仿作為慣例,德宗讚賞並答應了他,馬燧就派使者迎接康日知,等他到後,又清點倉庫交給他,康日知喜出望外。

馬燧率步騎三萬駐紮絳州,派兵收復了夏縣、攻佔了稷山和龍門,李懷光的大將、任象玉投降。馬燧率兵攻絳州,這年十月,攻下了絳州外城,當天夜裡偽絳州刺史王克同和大將達奚小進馮萬興棄城逃跑,絳州軍隊四千人投降。他又派大將李自良、谷秀分頭收復聞喜、夏縣、萬泉、虞鄉、永樂、猗氏六縣,叛軍將領辛兟和五千士兵投降。谷秀因違犯軍令擄掠官吏女兒,馬燧將他斬首示眾。

軍隊抵達寶鼎,在陶城打敗了叛軍騎兵,先鋒官李黯追擊他們,射死敵將徐伯文,斬首萬餘級,得馬五百匹。這年,全國遭蝗災、旱災,物價飛漲,軍隊缺乏錢糧,因此很多京官上奏請求赦免李懷光,德宗沒有決定。馬燧因李懷光叛變罪行特別嚴重,河中靠近京城,反叛者不能信任,赦免他無法向全國交待,怕德宗被侍從迷惑,而且軍情注重保密。馬燧離開軍隊率幾百名騎兵到京城朝拜,召見時,馬燧說:“我雖無武才,得到一個月的糧草供應,就能討平河中。”唐德宗答應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馬燧因到京城朝拜,就和渾瑊、駱元光、韓遊瑰軍隊會合,抵達長春宮。李懷光將領徐廷光率兵六千守宮殿城牆,守備很周密,馬燧考慮長春宮不攻佔,李懷光就會更加死心防守,進攻他耗時過多、死傷必然嚴重,就親自到城下喊徐廷光。徐廷光平日敬畏馬燧名聲,就在城上拜見,馬燧估計徐廷光心裡已經屈服,就慢慢對他說:“我從朝廷來,你可以面朝西邊接受命令。”徐廷光又跪拜了,馬燧於是勸告他們說:“你們都是朔方軍將士,自從安祿山反叛以來,帶頭建立大功,三十多年,功勞最大,為什麼拋棄祖輩功勳,背叛皇上,走上誅滅全族的道路呢!你們聽從我,不但可以免除禍患,還能得到富貴。”叛軍都不做聲,馬燧又說:“你們如果認為我的話不是真心,現相距不到幾步遠,你們可以射殺我!”於是,掀開衣袍對著他們,徐廷光感動得拜伏流淚,士兵們也流了淚。

此前一天,叛軍的焦籬堡守將尉珪率兵兩千,在當地投降了馬燧,徐廷光東邊道路已斷絕,於是率兵出城投降,馬燧帶幾名騎兵直接進城,對他們毫不疑心,沒有人不敬畏佩服。士兵高喊道:“我們又能做大唐的子民了!”渾瑊從此佩服馬燧,私下對部將說:“我曾認為馬燧用兵和我差不多,但奇怪他能多次地打敗田悅;現看他用兵判斷,我比他差得遠!”馬燧移駐焦籬堡,叛軍太原堡守將吳冏棄城逃跑,部下都投降了。馬燧率諸軍渡過黃河,八萬兵馬,都在城下列陣。叛軍將領牛名俊殺死李懷光率城投降,叛軍守城士兵還有一萬六千人,馬燧將叛軍將領閻晏、孟寶、張清、吳冏等七人斬首示眾,將被李懷光脅迫而造反所俘虜的人都放了。

馬燧從到京城朝拜回軍營後,共二十七天就平定了河中,德宗下詔書褒獎,升任光祿大夫,兼任侍中,還封一個兒子為五品正員官。賜宴賞賜後,回到太原,這一次,德宗賜馬燧《宸扆》、《臺衡》兩篇銘文。馬燧回到太原,把兩篇文章刻在起義堂西邊,德宗為此題字,榮寵他到了這程度。

吐蕃大將尚結贊攻佔鹽、夏兩州,各派兵據守,尚結贊大軍駐紮在鳴沙,從冬天到春天,羊和馬多數死亡,糧草接濟不上。德宗派馬燧任綏、銀、麟、勝招討使,命他和華州節度使駱元光、邠寧節度使韓遊瑰和鳳翔府各鎮軍隊在河西會合討伐。馬燧出兵,抵達石州,尚結贊聽說後十分害怕,派使者講和,又約盟誓,德宗都不同意。尚結贊又派遣大將論頰熱送重禮講好話向馬燧求和,馬燧因此多次為其講情,徳宗堅決不答應。

馬燧率軍回到太原,和論頰熱同去朝見,馬燧極力說吐蕃的誠意可擔保,請求答應盟誓,德宗同意,馬燧入朝後,尚結贊急忙從鳴沙返回吐蕃。侍中渾瑊和吐蕃宰相尚結贊在平涼盟誓,遭吐蕃軍隊劫盟,倉皇隻身逃脫,被劫持將領官員六十多名,因為是馬燧的錯誤主張,他因此被罷去兵權,封馬燧為司徒,兼任舊職侍中、北平郡王,又賜女樂師,只是上朝參拜。

馬燧和太尉李晟在延英殿被接見,德宗嘉獎他們的大功,都在凌煙閣上繪像,列於開國元勳之後。馬燧在延英殿被召見。此前,德宗因馬燧有足疾,不要他去朝拜,因馬燧初冬拜見,德宗特地允許不拜就座。

太尉李晟剛去世,德宗對馬燧說:“從前你和李晟一起來,現在只見到你了,不免覺得難過。”德宗哽咽了好一陣,馬燧退出時,腳不舒服,倒在地上,德宗親自扶他起來,送到臺階邊,馬燧叩頭哭著謝恩,他多次請求辭去侍中之職,德宗下詔不允。馬燧於長安安邑里的私宅中病逝,享年七十歲,德宗為其輟朝四日,下詔命京兆尹韓皋監護喪事、嗣吳王李獻任弔祭贈賵使,追贈太尉,賜諡號“莊武”。

喜歡史事講將2隋唐五代請大家收藏:()史事講將2隋唐五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