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史事講將2隋唐五代> 第四十九章 平定安史——郭子儀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十九章 平定安史——郭子儀 (1 / 2)

郭子儀,字子儀,華州鄭縣人,唐代中興名將、政治家、軍事家,壽州刺史郭敬之的兒子。出身太原郭氏,早年以武舉高第入仕從軍,積功至九原太守。安史之亂爆發,任朔方節度使,率軍勤王,收復河北、河東,拜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收復兩京有功,加司徒、代國公,又進位中書令,承擔相州兵敗之責,失去兵權,處於閒官,平定河中兵變有功,進封汾陽郡王。僕固懷恩勾結吐蕃、回紇入侵,長安失陷,再度被啟用,出任關內副元帥,收復長安。吐蕃、回紇聯兵入侵,在涇陽單騎說退回紇,並擊潰吐蕃,唐德宗即位後,尊為“尚父”,進位太尉兼中書令。

郭子儀,早年參加武舉,以異等成績補任左衛長上,後累遷桂州都督府長史、單于都護府副都護、振武軍使、安西副都護、北庭副都護等。郭子儀升任左武衛大將軍、橫塞軍使、安北副都護,又改橫塞軍使為天德軍使。郭子儀兼任九原郡都督、西受降城使、九原郡太守、朔方節度右廂兵馬使,不久,郭子儀的母親、贈魏國夫人向氏去世,他去職返家守孝。

安史之亂爆發,郭子儀於守孝期間被朝廷奪情啟用,改封衛尉卿、單于安北副大都護、靈武郡太守,兼攝御史中丞,權充朔方節度副大使,率朔方軍東討安祿山。郭子儀收復靜邊軍,斬殺叛將周萬頃,又在河曲擊敗叛將高秀巖,於是收復雲中、馬邑,開通東陘關,因功加封御史大夫。

叛軍攻破常山郡,佔領河北全境,這時,李光弼自太原東進攻打常山,攻克了常山,而郭子儀率軍出井陘關,與李光弼一同擊破史思明數萬軍隊,平定藁城。又南攻趙郡,俘獲敵軍四千人,都放走了,斬殺叛軍任命的偽太守郭獻璆,回軍常山。

郭子儀返回常山,史思明又集結數萬兵馬尾隨其後,到了行唐縣,郭子儀選出五百騎兵又出來挑戰。三日後,敵軍退去,郭子儀乘敵軍疲憊之機,又在沙河擊破敵軍,於是前往常陽駐守。安祿山新增兵力增援史思明,郭子儀說:“敵人仗著增加了兵力,必定輕視我,輕視我,內心就不堅定,一戰就能攻克敵軍。”唐軍與叛軍交戰中,郭子儀殺敵方一步將並宣示己方眾將士,將士們殊死戰鬥,於是擊破敵軍,斬首兩千級,俘虜五百人,俘獲的馬匹數量也一樣。

於是,郭子儀白天帶兵征戰,晚上搗毀敵方堡壘,敵軍不得休息,士氣衰弱。於是與李光弼、僕固懷恩、渾釋之、陳回光等在嘉山擊破敵軍,斬首四萬級,獲得數萬匹馬。史思明逃往博陵。於是,河北各郡縣都斬殺叛軍守將,迎接朝廷軍隊,郭子儀正欲北征范陽,此時哥舒翰在潼關戰敗,天子入蜀,太子李亨在靈武登基,下詔軍隊班師,郭子儀與李光弼率軍隊五萬趕赴朔方行在。

郭子儀和李光弼二人趕到靈武,唐肅宗任命郭子儀為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仍兼朔方節度使。唐肅宗檢閱大軍,發兵南征,到了彭原。宰相房琯主動請纓討伐叛軍,在陳濤戰敗,唐軍損失大半,唐肅宗只能倚靠朔方軍為根基。敵將阿史那從禮又率同羅、僕骨五千騎兵,引誘河曲九府、六胡州部落等數萬兵力逼近行在,郭子儀與回紇首領葛邏支聯兵進擊,斬獲數萬,牛羊不可勝數,終於平定河曲。

潼關進攻敵將崔乾佑,崔乾佑戰敗,退保蒲津,此時永樂尉趙復、河東司戶參軍韓旻、司士徐景及宗室子鋒在城中,密謀作為內應,郭子儀進攻蒲津,趙復等人斬斷城牆,開啟城門。崔乾佑逃往安邑,安邑假意接納他,崔乾佑的軍隊進城進到一半的時候,縣門發兵,崔乾佑脫身逃走。敵將安守忠守衛永豐倉,子儀遣兒子郭旰與其交戰,殺死敵軍一萬級,而郭旰陣亡,唐軍奪取了永豐倉,於是打通了潼關到陝州的道路。

安祿山被兒子安慶緒弒殺,朝廷欲大舉進攻,唐肅宗詔郭子儀回鳳翔。郭子儀進封司空、關內河東副元帥,令郭子儀率軍趕赴京城。在清渠與叛將安守忠交戰,唐軍失利,部眾潰散,把所有武器都丟在了清渠,郭子儀聚集餘部,退守武功,到皇帝處請罪,請求降職,於是被降為左僕射,仍兼同平章事,其餘職務不變。

郭子儀升任天下兵馬副元帥,以兵部尚書、平章事兼朔方、隴右、河西三鎮節度使。作為中軍副帥,隨從廣平王、天下兵馬大元帥李俶率蕃、漢兵十五萬前去收復長安,到了長安城西,駐兵於香積寺北澧水之東。李嗣業為前軍,郭子儀為中軍,王思禮為後軍,叛軍十萬駐紮在唐軍北面,叛軍李歸仁出來挑戰,唐軍追擊,逼近敵陣。叛軍齊攻唐軍,唐軍退後,被叛軍擊退,唐軍驚亂,叛軍爭相奪取輜重,李嗣業說:“今日不用自己的身軀引誘敵人,則我軍必敗。”

於是,脫掉衣服,拿長刀,站立於陣前,大聲呼喊著奮戰,阻擋他的敵軍都被殺死,李嗣業殺死數十敵軍,唐軍陣形才鎮定下來。於是李嗣業率前軍各執長刀、如牆推進,所向摧靡。都知兵馬使王難得為了救其裨將,被敵軍射中眉間,麵皮掉下遮住雙眼,王難得拔掉箭,扯掉臉皮,血流滿面,仍然向前奮擊。叛軍埋伏騎兵於戰場東面,想從後面襲擊唐軍,被唐軍偵察到,朔方左廂兵馬使僕固懷恩率回紇軍攻擊叛軍伏兵,全部消滅了敵人伏兵,叛軍士氣衰落。李嗣業又與回紇軍殺到叛軍陣後,與正面的唐軍一起夾擊叛軍,從午時打到酉時,唐軍斬首叛軍六萬級,俘虜敵軍兩萬人,還有很多叛軍逃跑時掉入溝塹而死,叛軍於是大敗。叛將張通儒棄城逃往陝州。第二天,唐軍進入長安,老百姓夾道歡呼說:“沒想到今日又能見到官軍!”李俶修整三日後,繼續東征。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安慶緒派遣嚴莊調兵馬十萬前往陝州與張通儒共抗唐軍,叛軍聽聞唐軍到,將全部兵力駐紮在山西,背山結陣。郭子儀用大軍攻擊叛軍正面,回紇率軍登山繞到叛軍背後,在山中遇到了一支隱藏的叛軍,回紇兵因為與山中叛軍交戰而錯過了期限,唐軍稍微後退,叛軍分兵三千人,斷絕唐軍歸路,唐軍軍心動搖,郭子儀指揮回紇兵進擊,將叛軍全部殺死。李嗣業與回紇軍從後方攻擊叛軍,從揚起的塵土中飛來十餘箭射向叛軍,叛軍大驚說:“回紇來了!”於是,叛軍大敗,屍體漫山遍野,嚴莊、張通儒逃回洛陽,再與安慶緒一起逃往相州,郭子儀率軍收復東都洛陽。

河東、河西、河南的失地大部分均已收復,郭子儀因功加封司徒、代國公,餘官如故,加食邑一千戶,郭子儀入朝,肅宗命人在灞上迎接,並慰勞他道:“國家再造,是你的功勞。”郭子儀磕頭致謝,郭子儀奉命返回洛陽,經營北討安史叛軍事宜。

郭子儀因在黃河邊擊敗叛軍,擒獲叛將安守忠,獻俘至京師,肅宗命百官到長樂驛迎接,並親自在望春樓等待,進封其為中書令。然後,肅宗詔命九位節度使合力討伐安慶緒,因郭子儀、李光弼皆為元勳,難相統屬,只用宦官魚朝恩為觀軍容宣慰使,卻不設立元帥。

郭子儀率兵從杏園渡過黃河,在獲嘉擊敗叛軍,斬首四千級,捕虜五百人,叛將安太清逃至衛州防守,郭子儀圍困衛州。魯炅從陽武,季廣琛、崔光遠從酸棗,和李嗣業一起會合郭子儀於衛州,安慶緒將兵馬分為三軍,以崔乾佑率領上軍,田承嗣率領下軍,慶緒自率中軍,前往救援,即將開戰時,郭子儀先選出三千人射手埋伏於營垣之內,並囑咐道:“等我軍退卻,叛軍必定乘機攻營壘,你們就吶喊射箭。”兩軍交戰不久,郭子儀假裝兵敗,叛軍追擊,追到營壘下,伏兵立刻登上壘垣,亂箭齊發如同下雨,叛軍大驚退走,郭子儀又率軍奮擊,安慶緒大敗,叛軍被斬首4萬級。

此戰,郭子儀軍獲鎧冑數十萬,捕殺安慶緒的弟弟安慶和,攻克了衛州。安慶緒逃走,郭子儀等率軍追擊到相州,許叔冀、董秦、王思禮及河東兵馬使薛兼訓領兵相繼來到,安慶緒收集叛軍餘部與官軍再戰於愁思岡,大敗,前後被斬三萬級,被俘千人。安慶緒於是入城固守,郭子儀等人圍鄴城,又引漳水淹城,城被淹兩個時辰,不能攻破,城中糧盡,人吃人。安慶緒窘迫,只得派人向史思明求救,史思明發兵三十萬援救鄴城。

史思明發兵從魏州來援安慶緒,史思明率軍奮戰,李光弼、王思禮、許叔冀、魯炅先與史思明交戰,雙方被殺傷的人數幾乎相等,魯炅中流矢受傷退出戰鬥。郭子儀率部在後,還未來得及佈陣,突然大風突起,吹沙拔木,天地晦暗,即使近在咫尺卻看不清。唐軍與叛軍都大驚,各棄兵仗輜重,唐軍向南、叛軍向北面潰退,唐軍各部相繼引還。郭子儀退守河陽後,肅宗任命郭子儀為東都留守,東京畿、山南東道、河南等道行營元帥。觀軍容魚朝恩一直妒忌郭子儀,趁機把相州之敗的責任推到郭子儀身上,並在肅宗面前進讒言,肅宗將郭子儀召還京師,任命趙王李係為天下兵馬元帥,李光弼為副帥代領朔方節度使,郭子儀的兵權雖被剝奪,但仍以大局為重,忠心於朝廷。

肅宗任命郭子儀為邠寧、鄜坊兩道節度使,但仍將其留在京師,在百官的要求下,肅宗準備命令郭子儀帶兵出征。肅宗任命郭子儀為諸道兵馬都統,命其率英武、威遠等軍以及河東、河西諸軍攻取邠寧、朔方、大同、橫野,然後再取范陽,但被魚朝恩阻撓破壞。李光弼、僕固懷恩等兵敗邙山,史思明再次攻陷洛陽,朔方諸軍都統李國貞、河東節度使鄧景山相繼被殺。朝廷害怕這兩支軍隊與叛軍聯合,於是起用郭子儀為朔方、河中、北庭、潞、儀、澤、沁等州節度行營,兼興平、定國等軍兵馬副元帥,進封汾陽郡王,駐守絳州。

唐肅宗病重,不見百官,郭子儀請求道:“老臣接受任命,將要死在外地,不見到陛下,死也不能瞑目。”肅宗命人將其請入臥室,道:“河東的事情全都拜託你了。”並賜他御馬等物。郭子儀到達治地後,誅殺為首作亂的王元振等幾十人,新任河東節度使辛雲京也處死作亂者,各地將領盡皆恐懼,不再敢作亂。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