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局勢已經明朗,李淵、王世充、竇建德三足鼎立之勢,已基本形成,三巨頭之間摩擦不斷,時刻準備決戰。在這種背景下,李子通全力進攻沈法興,渡江攻克了沈的重鎮京口,又擊殺了沈派來迎擊的大將蔣元超,沈主力喪失殆盡,只得放棄丹陽、毗陵,逃回吳郡老家。趁李、沈交戰,杜伏威以輔公佑為主將,闞陵、王雄誕為副將,領數千精銳進攻李剛剛奪取的丹陽。
但時機沒掌握好,沈法興敗得太快,李子通得以親率主力數萬迎戰,軍容極盛。輔公佑眼看眾寡不敵,情急之下活用了杜伏威對上募的那套手段,輔挑選千人持長刀為前鋒,又以千人緊隨其後,自己領其餘兵力再緊隨其後,宣言說,前陣有退後者,後陣斬之。江淮軍本就剽悍,再有如此嚴酷的軍法,自然人人奮勇向前,尤其前鋒的長刀陣更是有進無退。雙方一接戰,李子通部氣為之奪,當即敗退。
輔公佑忘記了自己兵力過少,下令追擊,結果反而被逼急了的李子通軍擊敗,從追擊者淪為逃跑者。當夜,李子通因取勝而輕敵,紮營不設防備,王雄誕力勸輔公佑夜襲,輔過於謹慎不敢出擊,王雄誕乾脆擅自領了幾百人自行出擊。王雄誕在李子通營中大肆縱火,李子通促不及防,大敗潰散,幾萬人一夜間散個乾淨。這一仗是杜伏威與李子通的決戰,關係到江淮的霸業,杜伏威先勝後敗最後全勝,戲劇性地擊破十倍於己的李子通主力。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李子通隨即收集餘部,又聚集了二萬餘人,這時李的地盤已歸杜所有,勢力又遠不如杜,因此只好向沈法興下手。李子通突襲沈法興的老巢吳郡,沈根本沒來得及恢復元氣,自然不是李的對手,結果只剩幾百人逃了出來,打算投奔同鄉聞人遂安,不料又和聞人所部起了衝突,沈落水溺死,江淮三大勢力之一的沈法興就此了帳,從起兵到滅亡,僅三年時間。
李子通滅沈法興後勢力又有所恢復,為永絕後患,杜伏威派王雄誕進攻李子通。李領精兵據守獨松嶺與王相持,王看出李色厲內荏,派人多造旗鼓,夜間則虛設燈火,盡力製造數十萬大軍的假象。可能是上次被夜襲留下了嚴重的心理陰影,李子通草木皆兵之下,居然自行燒了營帳,連夜全軍撤退。王追擊到杭州城下,李部崩潰,李子通窮蹙投降,被杜伏威獻俘給李淵,就此被軟禁在長安。
消滅李子通後,杜伏威又派王雄誕進攻江淮間其他獨立勢力,這時杜已是江淮霸主,其老闆李淵更已經消滅大敵王世充、竇建德,天下大勢已定,因此各勢力如汪華、聞人遂安等紛紛投降,杜伏威完成了江淮的統一,盡有淮南江東之地。
李世民率部平定竇建德餘部劉黑闥和徐元朗,徐的地盤與杜伏威接壤,李世民借攻擊徐圓朗之機,陳兵杜伏威境上耀武揚威。當此之時,隋末蜂起的各路反王大多已經煙消雲散,梁師都、高開道、徐圓朗之輩或僻處邊疆,或滅亡在即,還能對李唐構成威脅的就是杜伏威了。
杜伏威自然明白李世民的用意,心中十分不安,擔心成為李唐下一個進攻目標,為免嫌疑,索性上書李淵,請求入朝,李淵收到報告後自然高興,批准杜伏威入朝,於是將江淮軍交給義子王雄誕,自己帶了少數親信到長安朝見李淵。杜伏威的主動獻忠心讓李淵很是滿意,同時也是為了在天下人面前做個樣子,李淵加封杜伏威為太子太保,位在齊王元吉之上,僅次於李淵、李建成、李世民三人,為大唐第四號人物。
這時在長安受到軟禁的還有一個人,那就是當年的吳國皇帝李子通。李子通看到杜伏威為羈縻於長安,李子通料想江淮軍沒了首領,江淮的局勢一定不穩,自己正可趁此良機回去混水摸魚,集合舊部東山再起。李子通此人待下寬厚,能得士卒之心,如果讓他逃回去,也許真能東山再起,可惜的是李逃到藍田關時不幸被守關士兵發現,束手就擒後又被押回長安。李淵這次沒再手下留情,給了李子通與李密相同的下場。
果然如李子通所料,杜伏威離開後,江淮軍出了大亂子,當年創立江淮軍時,最高領袖是杜伏威和輔公祏兩個人,二人自幼為友,長大後又共同起義打天下,號稱刎頸之交,輔比杜年長,杜就稱輔為兄,軍中稱輔公佑為“輔伯”,輔的地位與杜相當。但隨著勢力的壯大,在權力的引誘下兩人的友誼終於出現了裂痕,杜伏威認為輔公祏的地位過高影響了他的領導權,因此杜奪了輔的兵權,只讓他擔任位高而無權的僕射一職。輔公祏對此心中不平,於是藉口與故友左遊仙學神仙術,主動退出權力之爭,平時不理政務。杜伏威臨去長安時,將政務交給輔公祏,而將軍務交給了自己的心腹義子王雄誕,同時秘令王監視輔。
輔公祏畢竟不是甘心雌伏的人,杜伏威一走,他就和左遊仙密謀發動兵變,輔公祏的障礙就是王雄誕,王雄誕是杜伏威的義子和最寵愛的大將,絕對忠於杜伏威,王雄誕手握江淮軍軍權,不除掉他兵變就不可能成功。輔於是使出反間計,偽造了杜伏威的筆跡寫信給王雄誕,信中無緣無故地責備王雄誕有貳心,王雄誕在戰場上是有勇有謀的良將,但講到政治鬥爭就不是對手了,收信后王非常傷心,就此託病在家不再沾手軍務,大概是想以實際行動向杜伏威證明自己的忠心耿耿絕無貳心。
王雄誕的行為正中輔公祏下懷,就勢接管了江淮軍,又偽造了杜伏威密令,說在長安受到虐待,要輔公祏起兵造反。以輔公祏在江淮軍中的號召力,加上又有杜伏威的偽造密令,兵變非常順利,江淮軍宣佈脫離李唐重新獨立,輔公祏自稱皇帝,國號宋,以左遊仙為兵部尚書。直到輔公祏派人到王雄誕家中勸王雄誕歸順,王雄誕才終於明白自己上當受騙,但大勢已去,已無法阻止,王雄誕盡忠於杜伏威,嚴詞拒絕了輔公祏的勸降,被輔公祏殺害。後來李淵和李世民感於王雄誕的忠心,封了王的兒子為郡公,其子後來做到安西大都護。
自己的舊部造反,杜伏威在長安的日子自然可以想象,歷史中倒也沒有記載李淵是否因此而怪罪或處分杜伏威,但寄人籬下如坐針氈的滋味,恐怕是免不了的。杜伏威在長安暴卒,死因不明,據《新唐書》記載是杜伏威好長生藥,誤服雲母中毒而死,只怕中毒是有的,但如何中的毒就很難說了。
唐軍兵強將勇,輔公祏連吃敗仗,最後被處以死刑,大概是不甘心一個人上路,輔公祏向唐軍主帥李孝恭,揭發杜伏威才是謀反主謀,有密令為證,就是這回來的闞陵也是謀反中人。李孝恭隨即稟報李淵,說發現杜伏威才是謀反的幕後主謀,人證物證俱全,於是李淵動手剝奪了杜伏威的官職爵位並籍沒其家眷。秦王李世民即位,知道杜伏威和闞陵慘遭誣陷,為二人平反恢復名譽,以吳國公之禮下葬杜伏威,其子繼國承家,部將樊義監護喪事。
喜歡史事講將2隋唐五代請大家收藏:()史事講將2隋唐五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