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史事講將2隋唐五代> 第四十章 經略江淮——杜伏威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十章 經略江淮——杜伏威 (1 / 2)

杜伏威,齊州章丘縣人,隋末唐初割據群雄之一。少家貧,與好友輔公祏亡命山林,起義,轉戰淮南,自稱將軍,並苗海潮等小股義軍,進逼江都,李子通渡淮與杜伏威合,後又分裂。大敗隋將陳稜,破高郵,據歷陽,自稱總管,任輔公祏為長史。進用士人,選拔勇士,勢力大增,上表於隋越王楊侗,任東南道大總管,封楚王。降唐,任東南道行臺尚書令、江淮以南安撫大使,封吳王,賜姓李氏。杜伏威大敗李子通,執送長安,李子通謀再起,南逃至藍田被捕殺。杜伏威遣將克杭州、歙州等地,盡有江東、淮南。被徵入朝,留居長安,輔公祏稱奉伏威之命起兵反唐,于丹陽稱帝,國號宋,修兵聚糧,為唐將李孝恭所敗,退至武康被俘,斬于丹陽。

杜伏威,是齊郡章丘縣人,年輕時潦倒失意,也不經營謀生之業,家庭貧用不能養活自己,經常穿壁翻牆偷東西,與輔公祏是生死之交。輔公祏的姑姑家以牧羊為業,公祏多次偷羊來送給杜伏威,公祏的姑姑心有怨恨,於是告發了他們偷盜的事倩,郡縣緊急追捕他們,杜伏威與輔公祏一起逃命,聚集了一幫人組成強盜集團,他當時年僅十六歲。杜伏威逃竄到長白山地區,組織山賊,與輔公祏率眾起義。

兩人就近參加了一支小起義軍,剛加入時只是小卒,但杜伏威十分勇猛,出則居前,入則殿後,很快就取得了大家的尊敬和信任,被推為首領,這是杜伏威勢力的開始。江淮一帶隋朝的力量比較強大,杜伏威意識到自己的小部隊實力太弱,如果不盡快壯大就根本無法生存,於是努力尋找機會去聯合和吞併附近的其他起義軍。

比較典型的例子有兩個,其一是下邳苗海潮,杜伏威派輔公祏對他們說:“我們共同遭受隋朝暴政之苦,各自為正義而起兵,力量分散勢力薄弱,經常擔心被抓獲,為什麼不聯合起來使力量變得強大些呢,就不會擔心隋軍來制約我們了。如果你能夠做首領,我定當恭敬地跟隨您,如果你估量自己不能勝任,可以前來聽從我的指揮,不然的話,我們就打一仗來一決高低。”苗海潮害怕了,立即率領他的同夥歸附了杜伏威。

另一個例子是海陵趙破陣,趙破陣聽說杜伏威計程車兵少就輕視他,派遣使者召喚他,要求和他合併兵力。杜伏威命令輔公祏整肅軍隊屯駐趙營外以防事態變化,親自帶領十個將士帶著牛肉和酒進去拜見,趙破陣非常高興,拉著杜伏威進入營帳內,把所有的頭目召集到一塊,舉行盛大宴會並盡情痛飲。杜伏威在席上斬殺了趙破陣,然後兼併了他的同夥,從此,杜伏威軍隊的勢力逐漸強盛起來。實力大增後,杜伏威自稱將軍,縱橫淮南,屯並六合,威脅江都,江都留守派校尉宋顥前來鎮壓,杜伏威用計將其引入蘆葦蕩中,放火將其燒死,不久又屠安宜城。

東海李子通率所部萬餘人來淮南投靠杜伏威,這個李子通也是隋末一家反王,起兵時是依附在長白山左才相手下,後來因為太得人心,被左才相嫉恨,只得離開長白山,這次到淮南其實有些逃難的意味。李子通部的加入使杜伏威勢力增強,杜伏威當然高興,不料李子通也是個胸有大志不肯屈居人下的人,竟然突然兵變,妄圖吞併杜伏威的地盤。杜伏威措手不及,全軍大亂,杜伏威本人在李子通的追殺下身負重傷,關鍵時刻,杜伏威的養子兼大將王雄誕,揹負他藏匿到蘆葦叢中,僥倖躲過了追殺,這次兵變,杜伏威的勢力受到很大打擊,從此與李子通結仇。

禍不單行,趁杜伏威兵敗,隋軍也前來進攻,杜伏威此時正在養傷,無法指揮,結果全軍大敗,其部將西門君儀的妻子勇而多力,背了杜伏威奪路而逃,王雄誕領著敢死隊拼命斷後,杜伏威這才逃得一命。連續兩次死裡逃生,杜伏威部傷亡很大,失去了稱霸的實力,只好四處遊擊,不斷吸收流民加入以擴充勢力。經過半年的恢復,杜伏威又有了數萬人的實力,並控制了江都附近的六合縣作為根據地,與此同時,左才相往來淮北,李子通佔據海陵,都有數萬兵力,江淮一帶即以這三家起義軍為首。

楊廣因北方多事,不顧群臣反對,離開長安前往江都巡幸,杜伏威部正好就在江都眼皮底下,為了保障皇帝巡幸的安全,隋派出虎牙郎將公孫上哲率軍前往鎮壓,雙方戰於鹽城,公孫上哲軍隊被全殲,隨後,大將陳陵帶八千精銳討伐杜,陳、杜多次交手,畢竟陳陵的軍隊訓練和器械遠強於杜,杜伏威軍連連失利。但陳陵兵力不多,想剿滅杜伏威也不容易,雙方打成僵持。

隋煬帝車駕到達江都,護駕驍果軍十餘萬人,聲威赫赫。按理隋軍應該軍心大振,杜伏威難逃滅亡,不料正是楊廣的到達,給了杜伏威崛起的機會。正逢當年是荒年,老百姓本來就已無以為生,再被官府如此壓榨,終於造成了一場大飢謹。據記載,老百姓先是吃樹皮樹葉,後煮土為食,“諸物皆盡,乃自相食”,大量百姓揭竿而起,杜伏威乘機吸收了大批手下,勢力迅速膨脹。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這時,杜伏威與陳陵強弱之勢已經倒轉,於是主動向陳挑戰,陳陵知道戰局不利,因此龜縮不出,任由杜伏威自己去耀武揚威。杜伏威於是派使者給陳送了一套婦女衣裳,並送了陳陵個外號叫陳姥。陳陵怒火中燒,全軍出戰,這一仗打得十分激烈,杜伏威親自上陣,不小心被一員隋將暗箭射中,杜伏威怒吼說:“不殺了你,箭矢不拔!”,然後就直衝過去,把那嚇呆了的射手斬於馬下,又拿著那個弓箭手的首級連續殺了幾十人,隋軍士氣大挫,被打了個全軍覆沒,陳陵單騎逃回江都去了。杜伏威趁勢擴大戰果,佔據了高郵、歷陽等重鎮,並在歷陽自稱總管,封輔公祏為長史。

這時的杜伏威吸取了以前的教訓,從部隊中挑選最精銳的成員組成自己的衛隊,稱為“上募”,兵力為五千人。杜伏威把上募作為自己的子弟兵,平時非常寵愛,但要求也非常嚴酷,每作戰必以上募為先鋒,戰後檢查每人身上的傷痕,如傷在背後,即刻處斬,因為那表示其臨陣退後,每次戰勝,杜伏威都把搶掠到的資財賞給全軍,如果手下戰死,就以死者的財產甚至妻妾殉葬,因此杜所部皆為杜伏威盡死力,人自為戰,所向無敵。杜伏威號令所到之處,江淮間各路小起義軍爭相歸附,郡縣紛紛投降。

隨著勢力和地盤的增長,始有士人投靠杜伏威,依靠這些士人,杜伏威放棄了以前的流寇式戰術,開始努力建設自己的地盤。由於本身就深受賦稅之苦,杜對領地內只收很低的賦稅,同時,可能是出於貧苦農民對貪官汙吏的先天仇恨,杜伏威下令凡官吏貪汙者無論輕重一律處死,這當然是不太合理,但卻使杜得到了人民的支援。

江都兵變,宇文化及弒殺楊廣,委任杜伏威為歷陽太守,杜伏威沒有接受,反而向東都越王楊侗稱臣,被封為楚王,拜東道大總管。李子通先下手為強,率主力圍攻江都,陳稜兵微將寡,只得分別向杜伏威、沈法興求救。二人均不願李子通佔領江都,於是都派出援軍,杜伏威是親自領兵,沈法興則派出自己的兒子沈綸。如果只有一方派出援軍,也許事情就簡單得多,但既然雙方都來了,結果就是誰也不動手,大家互相觀望。

李子通抓住杜、沈雙方互不信任的弱點,派出小部隊化裝成沈部夜襲杜伏威,杜伏威果然上當,怒火中燒下立刻突襲沈部,兩路援軍先打成一團。李子通於是得以全力進攻江都,陳陵勢不能支,棄城而逃,投奔杜伏威去了。李子通佔領江都後,以得勝之師進攻沈綸,沈兵敗逃走。

三大勢力中本以杜伏威兵力最強,結果反而讓李子通取巧佔領了江都,杜伏威對此深惡痛絕,但大局已定,也只好憤憤收兵,李子通隨即自稱皇帝,國號吳。這時李淵已經消滅了關西的割據勢力薛舉、李軌,開始謀求關東。李淵派出使者向杜伏威招降,杜伏威宣佈歸降唐朝,受封為淮南安撫大使,後來又逐步升官到東南道行臺、尚書令、楚王,後升級為總管江淮以南諸軍事、吳王,賜姓李。

當然,這種歸降只是名義上的,李淵此時不可能來干涉杜伏威的事務,所以杜伏威仍然是一家獨立勢力。杜伏威為何在此時降唐,其理由歷史中沒有明確記載,當時李唐的勢力還遠未達到一統天下之勢,比杜伏威自己也強不了多少,其老巢太原正被劉武周猛攻,河北竇建德、河南王世充也正在蠶食唐朝的地盤,別說統一,連李淵自己的生死都還是未知之數。杜伏威居然在此時降唐,應該說實在是眼光獨到,不過由此可見,杜伏威此人並無天下大志,其起義只是形式所迫,所圖的和翟讓一樣,在亂世中保全一方而已。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