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史事講將2隋唐五代> 第五十四章 輔助奪嫡——宇文述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十四章 輔助奪嫡——宇文述 (2 / 2)

隋煬帝親至遼東城南觀戰,斥責諸將不肯效命,親督諸軍繼續攻城,同時命宇文述、右翊衛大將軍於仲文、左驍衛大將軍荊元恆、右翊衛將軍薛世雄、左屯衛將軍辛世雄、右御衛將軍張瑾、右武侯將軍趙孝才、涿郡太守檢校左武衛將軍崔弘升、檢校右御衛虎賁郎將衛文升等率9軍共30.5萬人,自懷遠鎮渡遼水,越過高句麗諸城,向鴨綠水挺進,與水軍配合攻打平壤。

宇文述等九軍自懷遠、瀘河二鎮出發時,令全軍士卒攜帶百日糧秣,加上排甲以及衣資、戎具、火幕等器具,每人負擔三石以上,無法承受。軍卒們不敢違背“遺棄米粟者斬”的命令,在晚上宿營時,於幕帳中挖坑掩埋。待九路軍馬行至半路時,糧草已所剩無幾了。宇文述欲還師,諸將多異同,宇文述又拿不準隋煬帝的心思,猶豫不決。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時高句麗大臣乙支文德來詐降。出征前,宇文述與於仲文曾領受密旨捉拿乙支文德,二人準備將其扣壓。但於仲文等聽了尚書右丞劉士龍的話,放跑了乙支文德,既而又反悔,害怕煬帝怪罪,便決定以精銳追乙支文德,可以立功。宇文述堅決不同意。於仲文怒道:“將軍仗十萬之眾,不能破小賊,何顏以見帝!且仲文此行也,固無功矣。”宇文述也厲聲說:“何以知無功?”於仲文又說:“昔周亞夫之為將也,見天子軍容不變。此決在一人,所以功成名遂。今者人各其心,何以赴敵”!當初隋煬帝因於仲文長於謀略,便派其為諸軍諮稟節度,所以才有此言。宇文述聞後,內不自安,不得已而從之,隋軍乃渡過鴨綠江。

乙支文德見隋軍將士面帶飢色,遂繼續採取疲敵戰術。每與隋軍交戰,一觸即退,使隋軍一日之內連獲7次小勝。隋軍為暫時的勝利所迷惑,被高句麗軍誘渡過薩水,深入到距平壤只有30裡的地方,依山為營。

乙支文德又遣使詐降,聲稱:“若旋師者,當奉高元朝行在所”。宇文述鑑於將士疲勞已極,不可再戰,平壤城又險固難攻,便順其詐,答應還師。後撤的隋軍編成方陣行進,沿途不斷遭到高句麗軍的四面襲擊,只得且戰且退。行至薩水,高句麗軍乘隋軍半渡時,即向後軍發起猛攻,擔任後衛的辛世雄戰死,其餘諸軍皆潰,倉皇逃竄。高句麗軍乘勝追擊,宇文述等退到遼東城,據說僅剩2700餘人,物資器械損失殆盡。隋煬帝見大勢已去,率軍撤退,在平壤附近海域待機的來護兒水軍,亦急忙從海路退回。

因此,本次討伐高句麗大敗而歸,隋煬帝大怒,遂將宇文述下獄。宇文述因平時得寵於隋煬帝,並且其子宇文士及娶隋煬帝之女南陽公主,所以隋煬帝不忍誅殺宇文述。隋煬帝將宇文述與於仲文等皆除名為民,並斬劉士龍以謝天下。隋煬帝不甘心第一次徵高句麗的失敗,下詔再徵天下兵集於涿郡,並募民為驍果,置折衝、果毅、武能、雄武等郎將率領之,並命刑部尚書衛玄等輔佐代王楊侑留守西京長安。

隋煬帝為派得力的將領出徵高句麗,遂將宇文述官復原職,待之如初,詔曰:“宇文述以兵糧不繼,遂陷王師;乃軍吏失於支料,非述之罪,宜復其官爵”。不久又加開府儀同三司。隋煬帝從洛陽出發,再次御駕親征高句麗,行至黎陽,留禮部尚書楊玄感於此督運糧草。隋煬帝的車駕渡過遼水。隋煬帝命宇文述和上大將軍楊義臣率軍由北路疾趨平壤。煬帝親率主力進圍遼東城,並派左光祿大夫王仁恭領兵出扶余道進攻新城。由於隋軍兵強馬壯,計劃周密,準備充分,所以作戰非常順利。正當遼東城指日可下之際,楊玄感忽然在黎陽起兵反隋,隋煬帝大驚,密令諸將撤軍,並令宇文述率軍急赴河陽,發諸郡兵討楊玄感。

楊玄感是楊素之子,好讀書,善騎射,為官嚴正,甚得時人尊敬。楊玄感見隋煬帝率隋軍主力遠在遼東前線,後方兵力空虛,於是,便抓住取隋代之的這一良機,起兵反隋。由於楊玄感採取了長期屯兵堅城之下的錯誤戰略,使隋軍得以及時回軍。宇文述和右侯衛將軍屈突通馳援東都。在東萊的來護兒也停止進攻高句麗,還師西進,對包圍洛陽的楊玄感形成反包圍態勢。楊玄感軍處於四面受敵的不利局面。楊玄感知隋軍援軍將至,心懼。屈突通引兵屯河陽,宇文述繼之,楊玄感接受李子雄、李密的建議,解除了對東都的包圍,率軍西進,準備奪取關中。至弘農宮,被弘谷太守楊智積用計牽制,耽誤了寶貴的三天時間。及楊玄感軍到達閿鄉時,宇文述與刑部尚書衛文升、左御衛將軍來護兒、右侯衛將軍屈突通等各路隋軍將其追上,楊玄感且戰且退,一日內三敗。

隋軍與楊玄感在皇天原列陣決戰,宇文述與來護兒列陣當其前,遣屈突通以奇兵擊其後,大破之,楊玄感僅率十餘騎逃往上洛。楊玄感自知大勢已去,乃命楊積善將自己殺死,楊玄感叛亂遂被鎮壓,宇文述因功被賜物數千段。

隋煬帝鎮壓楊玄感叛亂後,不顧內外危機四伏,下詔再次徵召全國軍隊,百道俱進,三徵高句麗,宇文述奉命東征,軍至懷遠,而還。隋煬帝出塞北巡,於雁門為突厥始畢可汗幾十萬騎兵所圍,時雁門守軍僅萬餘人,宇文述勸隋煬帝率數千精銳輕騎突圍,但此舉遭到了眾人的反對。納言蘇威說:“城守則我有餘力,輕騎乃彼之所長,陛下萬乘之主,豈宜輕動!”民部尚書樊子蓋說:“陛下乘危徼倖,一朝狼狽,悔之何及!不若據堅城以挫其銳,坐徵四方兵使入援。陛下親撫循士卒,諭以不復徵遼,厚為勳格,必人人自奮,何憂不濟!”內史侍郎蕭瑀認以:“突厥之俗,可賀敦預知軍謀;且義成公主以帝女嫁外夷,必恃大國之援。若使一介告之,借使無益,庸有何損。又,將士之意,恐陛下既免突厥之患,還事高句麗,若發明詔,諭以赦高句麗、專討突厥,則眾心皆安,人自為戰矣”。由於眾人一至反對,隋煬帝沒有聽宇文述之言,後來各路援救到達,突厥退走,隋煬帝最終得以解圍。

隋煬帝車駕至太原,大臣們多勸隋煬帝回京師,隋煬帝面有難色,唯獨宇文述善於察言觀色,便說:“從官妻子多在東都,便道向洛陽,自潼關而入可也。”隋煬帝從之。

江都新作龍舟成,送至東都,宇文述看出隋煬帝還想巡遊,便提議到江都遊玩,隋煬帝聞後大悅,隋煬帝至江都,在此盡情玩樂。不久,宇文述一病不起,隋煬帝不斷派人探問病情,並打算親自去看望,後被大臣苦勸乃止,隋煬帝遂遣司宮魏氏問宇文述:“必有不諱,欲何所言?”時宇文述二子宇文化及、宇文智及都因罪被削職為民,閒在家中。宇文述此時對魏氏說:“化及,臣之長子,早預籓邸,願陛下哀憐之。”隋煬帝聞後潸然淚下,道:“吾不忘也”。

宇文述去世,隋煬帝為之罷朝,並贈司徒、尚書令、十郡太守,班劍四十人,轀京車,前後部鼓吹,諡號為恭,隋煬帝令黃門侍郎裴矩祭以太牢,鴻臚寺監護喪事。

喜歡史事講將2隋唐五代請大家收藏:()史事講將2隋唐五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