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王千瓊是何人?說來也是一段傳奇。他生於書香世家,少時家道中落,混跡市井,常與三教九流之人為伍。民間都傳,王千瓊雖出身草莽,但為人任俠,義薄雲天。
那時恰逢全國腐敗之風盛行,地方官上行下效,施行苛捐重稅,欺壓百姓。而王千瓊家中雖然敗落,但有幾畝祖産並一個放著祖宗牌位的祠堂沒有典當,正是這些東西,被當地的貪官覬覦,給其父安插了個莫須有的罪名下了牢獄,非讓王家將祖産、祠堂地契交出,才放人。
王千瓊一怒之下,帶人闖進官衙,殺了貪官,救出老父,又一把火燒了官衙,放言道:“朝廷昏聵,蛇鼠一窩,如今官逼民反,吾等若坐以待斃,只有死路一條!在場諸位,若也是血性男兒,豈不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王千瓊在地方上一呼百應,從此落草為寇,佔了崀山為王,投奔他的人更是絡繹不絕。此人少時熟讀兵法,深知一群草寇如一盤散沙,並不能成大事,便將山上的土匪整編成一支民兵,日夜操練,頗有成效。
王千瓊帶著這支土匪軍時常下山殺貪官,斬汙吏,卻從不為難百姓,還時常將搶來的錢財賑濟災民,在民間聲望頗高。他用兵神出鬼沒,貪官們防不勝防,立時人人自危,聯名上奏朝廷,請求派兵圍剿。
此事傳到京城後,皇帝震怒,若是讓這種人成了氣候,萬一其勢壯大,豈不是動搖國本?因此十分重視,派了嚴太尉親自領了五萬兵馬前去剿匪。
朝廷兵馬遠道而來,因為對地形不熟悉,剛到崀山,便被王千瓊聲東擊西,打了個措手不及,而當地百姓自發維護王千瓊,竟無一人願意替朝廷軍隊引路上山。
如此僵持了數日,嚴太尉想到一條毒計,他命人四處抓捕崀山上這些人的父母妻兒,將他們綁在城樓上,命人上山傳話給王千瓊,威嚇他若三日內不下山投降,就將這些人斬首示眾。
可嚴太尉做夢也想不到,上山帶話的人下山時,王千瓊命那人帶了一樣東西給他。一見到那東西,嚴太尉頓時氣的七竅生煙,面如金紙。
這東西是一塊上好的金絲楠木,似乎是從棺材上被人削下來,還刻有家族族徽樣式的花紋,嚴太尉一眼便認出,這花紋是他嚴家獨有。
原來,這王千瓊竟然早就命人偷偷到了嚴太尉故裡,刨了他家祖墳,掘了他祖宗的棺材,喊話道:“若是你敢動我山上任何一個兄弟的家眷,我就將你祖宗的骸骨碾碎了餵狗!”
這是何等的羞辱,嚴太尉當時就吐血不止,隨後不省人事,被部下緊急抬回京城救治。皇帝更加震怒,這時候謝相上奏,諫言道:“王千瓊此人是個不可多得的將才,他如今造反也只是形勢所逼,不得不反,臣自請前去招安,將來他若是能為朝廷所用,有助於江山穩固。”
皇帝一聽,覺得謝相所言也有道理,若是能招安成功,既不費兵馬也不費糧草,他何不樂見其成。便下旨命謝相即日出發,前去崀山代朝廷招安。
謝相到了崀山後,不曾帶一兵一卒,只請了一個當地熟悉路線的老農,領著他上山。無人可知謝相與王千瓊當年究竟在崀山上談論了些什麼,只知謝相下山後,三日後,王千瓊領著幾千人下山投誠,歸順了朝廷,這事也成了一樁懸之又懸的謎案。
柳昭和容尹二人,看著地上的名字,腦中不約而同地想起了王千瓊此人傳奇的一生。
“可惜王將軍戎馬一生,戰功赫赫,卻沒想到,就在他於玉門關外剛剛擊退來犯蠻夷,班師回朝時,居然被人安上了支援太子與謝相謀反的罪名,含恨冤死獄中。”柳昭手中的木柴被他用力一折為二,擲於地上,拍了拍手上的木屑,朝容尹笑道:“你說,老師若是知道他和王將軍會有這樣的下場,他當年還會堅持招安嗎?”
容尹看著黑暗中柳昭,他明明是笑著說的,可眸色冰冷,無半分笑意。
柳昭見他不說話,又自顧自開口道:“聽說後來,王將軍麾下,從崀山起就追隨他的那支土匪軍,不忿王將軍屈死,在軍中吵著為王將軍鳴冤鬧事,之後這些人被嚴太尉以鐵腕鎮壓,殺的殺,刺配的刺配。所以,大當家才會如此憎惡容大人你啊。”
容尹垂在袖中的手,捏緊了拳,剋制著心中的情緒,半晌方道:“我曾與你說過,不管你信與不信,當年我並無參與過此事……”
柳昭感覺自己的頭腦有些昏漲,揉了揉印堂,低聲道:“那麼現在呢?現在的你是為誰做事?”
容尹垂眸無話。
柳昭在等容尹告訴自己,這些年他幫著嚴太尉做事並非出於本心,他和自己一樣,從未有一刻忘記過恩師是受何人陷害而死,可容尹這沉默的樣子讓他心裡的恨意又湧了上來。